近年来,在我市食品生产企业及市场流通领域,就如何加大食品行业产品质量风险把关,加大产品前段的把控,以及建立可追溯体系和诚信管理体系,从而提高品牌形象等问题,成为广大企业关注的热点。为此,6月11日,协会在温州市科技职业学院举办2014温州市食品追溯及有关政策法规知识培训班。邀请市有关部门领导及专家授课,食品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共70余人参加了培训。市食协王彩英主持培训会。
市质监局食品处处长徐文达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全覆盖、质量标识、可追溯”三个关键词,就监管部门和企业应如何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首先在会上进行主题讲解。
一是“全履盖”。 从监管来讲,首先是监管上食品三大环节一个部门全覆盖,实行改革与完善食品监管体制。其次,食品生产企业监管信息全整合,实行分等分类管理。再次,对食品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抽检监测全覆盖,实行国家、省、市、县级监督抽检制度。从企业来讲,从原料到成品及销售服务全程全覆盖生产管理,确保生产食品质量。
二是“质量标识”。近年来,食品标签标识不真实、不规范的问题十分突出,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3年生产环节监督抽查中标签不合格占总不合格的63.0%,而从12365食品投诉举报中发现涉及标签标识的投诉占比为59.3%,食品标签标识问题依然是我市食品质量的重要隐患,并两度列为质量风险信息通报。食品标签标识已成为食品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食品法》。做好预包装食品标签标识管理,既是维护消费者权益,保障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食品科学管理和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三是“可追溯”。 所谓食品生产环节的溯源体系,是指企业建立完善从原辅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可追溯体系,实现食品源头可溯、风险可防、全程可控、责任可究。我国在2000年后开始建立可追溯管理体系探索,并且把保障食品作为追溯体系实施监管的重点。
依据《食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国家对食品信息化及食品追溯系统的建设规划有明确的要求,并提出要“加快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为食品生产企业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应认识到加强生产企业电子信息记录追溯系统建设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高度重视,鼓励、支持、引导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可追溯,并发挥企业自主建设的积极性。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处冯亮在会上重点就流通环节食品问题,“一法两规”及食品执行标准所涵盖的范围和国家、省、市抽检等问题作了详实讲解说明。
协会还特邀食品溯源系统专家、启航软件()产业中心厦门典通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涂晓章到会,就食品溯源系统的三大要素:一是过程制;二是风险管理;三是诚信原则。该系统的应用价值和意义:1、实现对食品质量的全程有效跟踪监管;2、改变手工做帐模式,提高员工效率;3、降低损耗、提高产能和效率、减低成本、提高利润;4、问题食品原因追查,快速召回,降低损失;5、预警提示让企业快速响应,降低风险;6、提供决策分析报表,助企发展。
有关企业对这次培训班都非常重视,相关负责人亲自到训,会上他们自始至终认真听课、详细记录每个重点,培训会场秩序井然。授课的领导、专家和学员会后都认为本次培训班办得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