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在国内一直被广大消费者所重视,尤其是近几年更是如此,因此,相关部门对其很是重视。前段时间,国家食药监公布了《食品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眼下时隔四年,这部重要的法律再一次修订,是否能够给食品再上一把“锁”?我省律师给出了的解读。
“我的梦想,让孩子喝到奶粉”
今年8月,罗明霞(化名)“升级”做了妈妈,而早在宝宝出生之前,她就为“能让孩子喝到奶粉,操碎了心。”
今年4月的一天,正在上网的罗明霞注意到一条新闻,“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出口协会在北京表示,眼下市场销售的声称来自新西兰的婴儿配方奶粉多达200多个品牌,但是真正新西兰本土企业的品牌并不多,眼下也只有6个企业的20多个品牌销往市场。”
“当时我听朋友介绍后,正想买某新西兰品牌的奶粉,可看到那条新闻后,马上打消了这个念头。”
或许就是在那个时候,罗明霞知道了什么是“代工贴牌”,什么是“假洋奶粉”。
采访中,罗明霞还为记者普及了一下相关知识,尽管这些都是她不久前从网上学到的。“我也是才知道,根本就没有那么多所谓的品牌奶粉,有的是个人或公司到荷兰、新西兰等国家注册品牌,这种形式中,有在当地选择奶源,委托当地企业严格加工并只销往的品牌;也有注册商标后,不清楚是否使用奶源地的品牌,打着这些国家奶粉品牌‘山寨版奶粉’的旗号,前者从质量上讲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后者就很难判断。”
罗明霞表示,现在市场上这种打“擦边球”的外国奶粉特别多。她半开玩笑地说,“要分辨出这些洋奶粉的真实身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比考上博士还难。”
她掰着手指向记者介绍,你得懂英语、荷兰语,还得了解授权法律、进出口贸易规则,或许你掌握了这些都不够,说不定还得实地考察之后,才能知道你中意的奶粉品牌是不是真正有“外国血统”。
“我的梦想,买到的食品都能放心吃”
陈倩倩(化名)是一名办公室白领,自称“资深吃货”。陈倩倩说,自己的爱好就是在网上淘各种各样的零食。
虽然有丰富的淘宝经验,但陈倩倩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去年,她从一家网店购买了十个麻辣鸭翅和一些鸭肫。“因为是品牌货,而且送来的时候也都是真空包装,就放松了警惕。”
尽管食用的时候味道感觉怪怪的,但陈倩倩并没有多想,结果第二天上吐下泻,还到医院挂了四天的点滴。
陈倩倩说,在网上买食品,怕遇到的就是假品牌、临近保质期,还有就是买到“三无产品”,而这些问题都要在拆包之后才能发现,因此会陷入到无法退换货的困境。
对于本次《食品法》的修订,陈倩倩说自己也有所关注,尤其是其中增加的关于网购食品的规定,让她感到欣慰。
“作为资深吃货,我的梦想就是买到的食品都能吃得放心。”陈倩倩笑着说。
“我的梦想,有一天自己‘失业’”
高明明(化名)有个特殊的“工作”——职业打假人。
“事实上我并不是别人口中的‘刁民’,我的行为确实让自己受益了,但受益的肯定不只我一个人,比如我发现某种食品存在问题,我在要求十倍赔偿的同时,也使商家及时撤换掉该食品,这就避免了其他消费者上当受骗。”高明明表示。
本次《食品法》修订草案送审稿中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赔偿一千元。”
在高明明看来,这样的规定“是个好消息”。但是高明明也表示,事实上他特别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失业”,“因为那就意味着我们老百姓买到的都是放心的食品,这才是真正的好事儿,我宁愿因此丢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