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很多消费者所十分认可和喜爱的饮料产品,各种奶茶产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喜爱和认可的产品,但是近几年多有关于奶茶潜规则的报道和传闻,包括“奶茶不含奶”、“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珍珠塑料造”等。奶茶产品是否?是否存在相关潜规则?
10月24日上午,深圳市食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奶茶潜规则”的研究报告,会上现场向记者展示了抽检过的深圳市场上各类奶茶的抽检样品,食安局相关单位负责人与媒体记者进行了积极互动,现场答疑了记者就奶茶有关问题的提问。
报告称,深圳市食品监督管理局本次研究涉及流通和餐饮两个环节,抽检品种包括预包装奶茶固体饮料、预包装奶茶饮料、现制现售奶茶饮料及部分原料。检测项目包括蛋白质、反式脂肪酸、茶多酚、咖啡因、铅、食品添加剂、淀粉含量、塑化剂等。发现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奶茶奶含量问题。检测表明,预包装固体奶茶饮料及预包装奶茶饮料蛋白质含量全部符合国家标准相关要求(不小于0.5 g/100g)。餐饮环节即做即卖奶茶蛋白质含量没有标准规定,六成奶茶的蛋白质含量不足0.5 g/100g。现场调查发现个别单位用奶精(植脂末)而不用鲜奶或奶制品冲兑现象。奶茶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包括鲜奶、奶粉、奶精(植脂末)和炼奶等,抽检的原料奶精(植脂末)中大多含酪蛋白,而酪蛋白是从牛奶原料中提取而来,本次检验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奶茶不含奶”的情况。深圳市食安局建议经营者加强原料和工艺控制,提升餐饮环节奶茶蛋白质含量。
二是反式脂肪酸问题。检验表明,预包装固体奶茶饮料及预包装奶茶饮料反式脂肪酸含量控制良好,全部小于0.1 g/100g,但餐饮环节出现少量样品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情况,分析表明奶茶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与原料植脂末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关系密切。根据《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摄入水平及其风险评估》报告,人通过膳食摄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占膳食总能量的百分比仅为0.16%,远低于WHO建议的1%的限值,也显着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居民的摄入量,因此百姓对反式脂肪酸无需过分担心。但是我国仍有约0.4%的城市居民摄入量超过WHO的建议值,而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政府鼓励不断降低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为此深圳市食安局建议经营者选择反式脂肪酸含量低的原料制作奶茶,消费者主动选择反式脂肪酸含量低的奶茶产品。
三是粉圆是否含塑料成分问题。检验表明,珍珠奶茶的原料粉圆(珍珠)均含有较高含量的淀粉,未检出塑化剂成分,分析认为粉圆中添加塑料的可能性极低。
四是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问题。茶多酚和咖啡因是茶叶的特征性物质,检验表明,各个环节奶茶中茶多酚和咖啡因含量均较高,说明奶茶中茶叶或茶粉的使用量充足。
五是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本次抽检餐饮环节原料粉圆14批次,其中6批次出现食品添加剂超标,包括超范围使用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超量使用脱氢乙酸。不合格粉圆全部产自外地,从每日摄入量ADI值分析,虽然上述添加剂超标一般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显着危害,但已经违反国家食品标准,属不可以接受的违法行为,目前已经对奶茶经营单位开展执法查处,并将及时通报粉圆产地监管部门。
深圳市食安局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与建议:一是消费者优先选择预包装奶茶饮料(固体饮料)、大型连锁或信誉好的餐饮单位的奶茶产品。二是各奶茶经营单位应注重原料管理,特别注重选择需低温保存的合格粉圆及低反式脂肪酸植脂末,加强制作工艺稳定性控制,提升蛋白质含量,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三是原料生产企业加强主体责任落实,强化添加剂管理,确保产品符合食品标准。四是植脂末生产企业改进工艺降低反式脂肪酸含量。目前市食安局已将奶茶研究情况纳入潜规则数据库,将粉圆纳入日常监督抽检计划,同时还将加强与消委会合作,引导百姓消费选择。
深圳市推动地区的奶茶产品行业市场的健康发展也在很多方面为推动地区的行业整体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潜规则研究不仅能够发现问题,开展主动执法,提高执法的预见性和精准性,还可还原事实的真相,有利于百姓消费选择,对不实传言引发的食品消费恐惧。深圳市食安局欢迎社会各界提供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