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体发布“13款榨菜测试”,能帮助你选对榨菜吗?

2021-08-145888.TV 新闻资讯

有媒体发布“13款榨菜测试”,能帮助你选对榨菜吗?图片

核心提示:近有媒体发布了一项“13款榨菜测试”,报道了市场上常见的13款榨菜的亚硝酸盐、甜味剂和铅的含量,然后基于个检测,给出了“X款榨菜安全性较高”之类的结论。媒体上时不时就看到这样的报告,也总能引起其他媒体和许多消费者的关注。但是,根据这样的检测结果去选择榨菜,其实毫无意义。这个“13款榨菜测试”能得出的结论只是:不需要考虑这些榨菜的亚硝酸盐、甜味剂和铅含量,不同品牌的数据高低毫无意义。

近有媒体发布了一项“13款榨菜测试”,报道了市场上常见的13款榨菜的亚硝酸盐、甜味剂和铅的含量,然后基于个检测,给出了“X款榨菜安全性较高”之类的结论。

媒体上时不时就看到这样的报告,也总能引起其他媒体和许多消费者的关注。但是,根据这样的检测结果去选择榨菜,其实毫无意义。这个“13款榨菜测试”能得出的结论只是:不需要考虑这些榨菜的亚硝酸盐、甜味剂和铅含量,不同品牌的数据高低毫无意义。

这个问题需要一点专业逻辑,下面分几点来说:

1、亚硝酸盐

榨菜中的亚硝酸盐不是人为添加的,而是发酵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其含量波动性比较大,一个样品的检测值,甚至不一定能代表那个批次的含量,更不用说那个品牌的含量了。换句话说,另外买一个同品牌同款产品去检测,检出值可能就完全不同。

这个检测中,检测值的那个样品的数值是3.6毫克/千克,而国家标准的限值是20毫克/千克。所有样品的检测结果都远远低于国标,完全用不着纠结。

2、甜味剂

甜味剂是人为添加的,含量可控。

只要满足国标要求,就完全不用纠结。拿“有研究显示大量摄入某甜味剂可能导致XX症状”,是利用“宁可信其有”的逻辑去演绎科学实验从而引发消费者不安的流量话术,并不就是对消费者付责任的态度。

作为大众传播,应该传达的是:只要遵守果胶标准使用, 就不必担心影响健康。

在那个报告中,还把同款产品中的不同甜味剂含量相加,得出一个“总含量”。这是一个很“民科”的操作。不同的甜味剂种类甜度不同、使用限量不同、“大量摄入”时对健康的可能影响方式也不同,把含量相加是一个完全外行的做法。

在这些榨菜中,各种甜味剂的用量都低于使用限量。在国家标准中,有一条规定来约束多种食品添加剂的混合使用——“同一功能的食品添加剂(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在混合使用时,各自用量占其使用量的比例之和不应超过1。”在括号内的具体说明中,只列出了相同色泽着色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并没有“等”字,也就是说其他的同功能食品添加剂——比如甜味剂,混合使用并不受这条约束。

而实际上,这些榨菜中混合使用的甜味剂,“各自用量占其食用量之和”也没有超过1。

简而言之,这13款榨菜中的甜味剂使用,也完全不需要纠结,也用不着去考虑谁高谁低。

3、铅

铅含量的情况跟亚硝酸盐类似。它主要取决于原料产地的土壤情况,本身的波动性也比较大。一个样品的检测值,只是说明那批原料中的铅含量,完全不代表那款产品其他批的铅含量水平。

在这13个样品中,铅含量的是0.237 毫克/千克,大大低于国家标准限定的1.0 毫克/千克,完全不需要在意。

实际上,该媒体在报道中也强调了“本报道中试验结果、提及品牌仅对测试样品负责,不代表其同一批次或其他型号产品的质量状况”。但是,对于看到这篇报道的读者,能有几个人注意到、并且正确理解这一说明呢?这个说明,其实只是相当于一条“免责声明”,用来应付品牌方的指控而已。

如果真的对于消费者负责任,那么这项检测结果的报道只需要一句话:

购买以下13个品牌(品牌A、B、C……)的榨菜一包,分别检测亚硝酸盐、甜味剂和铅,都完全合格。

在谈到这个事情的时候,范志红老师发布了一条评论,也很值得分享:

只要是合格品,榨菜也好,酱菜也好,都无需担心亚硝酸盐问题。倒是自己家里做的凉拌白菜萝卜之类小菜,用盐杀一杀,然后放几天吃,才是让人担心的。

在选择榨菜的时候,完全没有必要在意这样的“测试”。通过正规的渠道、按照自己能接受的价格、选择自己喜欢的口味,就可以了。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