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通畅是保障人民正常生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基础。近日,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在提出的33项具体政策措施中,有7项围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其中,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等措施,成为当前稳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
在供应链“四流”(即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商务交易流)协同体系中,物流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从中长期看,我国正在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构建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但短期来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多重压力,加之疫情多点散发,物流面临需求下降、盈利收缩、循环受阻等问题,为各地民生保障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带来挑战。
正因如此,必须千方百计保物流通畅,这样才能保障民生物资稳定供应,推进复工复产有序进行,畅通经济大循环。好比人体一样,血管的疏通与大动脉贯通同等重要。推进物流保通保畅,除了要有效打通交通大动脉,还要着力畅通物流微循环。当前应从三方面重点发力,与其他各项稳经济举措形成政策合力。
一是围绕促复工、保运转、优通行,采取高效透明的方式加速微循环畅通。要继续深化精准防控原则,精细化管控物流人员和车辆,避免“一刀切”,特别是严禁限制疫情低风险地区人员的正常流动。各地应落实属地责任,加强企业员工返岗、物流保障、上下游衔接等方面服务,尽量减少疫情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眼下应分类分级推动涉疫地区的物流配送节点、邮政快递分拨中心和营业网点尽快恢复运营,加快物流配送从业人员有序返岗复工。不得随意限制符合防疫要求的物流配送车辆通行,对来自或进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货运车辆,实行“即采即走即追”的管理模式。应精准实施社区末端配送管理。
二是加强建机制、稳仓储、保供给,运用多种手段建立应急管理运营机制。包括发布稳定的产品信息,保障市场供给充足;对受疫情影响较深的关键环节和重点企业,因地制宜实施点对点帮扶措施;加大政策储备力度,适度超前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
针对初级产品的供给保障问题,可优先布局建设一批集仓储、分拣、加工、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大仓基地,确保应急状况下及时就近调运生活物资,充分保障货运物流尤其是医疗防控物资、政府储备物资、生活必需品等民生物资和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输畅通,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三是借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推动资源整合、流畅优化、组织协同,实现降本增效。强化科技驱动,以云计算、5G等技术精准把控运输过程,提升物流系统分析决策和执行能力;依托生态赋能,利用大数据打通供应链各环节,加快与产业互联网平台连接互通,形成新物流生态系统,为物流资源配置提供较优决策支持,让微循环持续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