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食品农村市场成抢手货 但问题惹人担忧

2014-01-215888.TV 新闻资讯

    如今,临近年底,又到了食品市场的销售旺季,然而,在农村市场上,山寨食品成了问题食品的新的趋向,山寨货要么是傍名牌,打擦边球,要么是贴上假标签,甚至有些就以“三无”产品面目赤裸裸地冲击农村市场。

    据记者在一家批发市场看到,发现既有正品的大白兔、徐福记,也有山寨的“小白兔”“徐记”,包装极其相似。店主称,商品主要销往农村,山寨的七八块钱一斤,正品的二十四五块钱一斤,掺在一起卖,不容易看出来。有人说,中国的农村,已经成了山寨食品的大舞台。“康帅博”干脆面、“口渴可乐”汽水、“粤利粤”饼干……这些“傍名牌”的假冒食品,成了农村孩子健康的隐形杀手。去农村的小集市看看,山寨食品批发早就正大光明。

    道理千千万,真相只有一个。这些乱七八糟的山寨货,如果拿到城里贩卖,还会有市场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于是,专家将之解读为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监管者将之归罪于商贸流通体系。这些说法当然很有道理,只是,眼下最简单的问题是:市场监督与质量监管部门,其职能责任并没有“城市”的前缀,为何在监督执法中,偏偏对农村地域选择性失明?

    农村消费者是要加强辨别能力,但如果小店内全是三无或山寨产品,你让他们如何去“理性选择”呢?山寨货的问题,说到底是制假售假。如果生产领域能河清海晏,如果流通环节能火眼金睛,农村市场又如何会彻底沦陷?

    很显然,在制假售假者的眼里,农村市场就是最好捏的那块“软柿子”.这与农民的消费能力与消费观念并无直接关联,为山寨货大开方便之门的,是一路绿灯的“无人区”.山寨食品如此肆无忌惮,不是凭空变戏法幻化出来的,按图索骥,或者顺藤摸瓜,查找取证并不困难,那么,除了偶尔为之的专项整治,常态执法将农村的山寨货列入惩戒的“法眼”了吗?

    如果说,山寨悉尼歌剧院或者山寨埃菲尔铁塔不过是无伤大雅的玩笑,则山寨食品就是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极大隐患。“打铁还要自身硬”.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这既需要相关部门奉公执法、执政为民,又需要拓宽渠道、发动包括“被山寨”的知名厂商在内的社会力量监督市场,对山寨食品“人人喊打”.如此一来,纵使山寨食品上天入地也无处躲藏了。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