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当然包括山野田间的野菌、野菜,一些城市居民的味蕾就被挑动了,因为长时间接触不到纯天然的青菜,就想趁此到周边农村摘取一些过把嘴瘾同时也健康无污染。然而这一举动却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与环境卫生科科长黄运坤称,野菜中的很多都是有毒的,市民们不能很好的区别,以往已经有很多类似情况发生。尤其注意以下野菜。
野生菌
这个季节,野生菌也会大量出现。野生菌很难辨别,近几年,柳州市每年都有市民因误食了有毒的野生菌而中毒。去年四五月,就有几名建筑工人在工作场所附近的山上采摘了看似凤尾菇的野生菌食用,结果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
近几年发生的食用野生菌而中毒的事件,大多都是去乡下野外或者城乡交界处的山野采摘回来食用而导致的,野生菌味道的确鲜美,但是有些菌的毒性非常大,可引起神经性中毒、肾脏损坏、肝脏损坏等症状。而且中毒发病很快,一般两三个小时后便会出现中毒症状,如果食用太多,一个小时便会有反应。
蕨菜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地区,水蕨、苦蕨等蕨菜是当地很地道的野菜。因口感好,且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当地人很喜欢吃,就连前往当地旅游的城市居民也经不住诱惑。然而,对于城市居民来说,这种野生菜的食用量一旦超过人体的承受量,便会引发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
例如几年前,柳州市区一些人家相约前往融水、三江旅游。就餐时,他们食用了地方人极力推荐的蕨菜。刚开始都觉得好吃,随后的一两天,他们顿顿少不了蕨菜。最后回到市区后,几个人都出现了皮肤过敏的症状。而导致皮肤过敏的原因,就是过量食用蕨菜。
很多人认为野菜就是健康绿色食品,可以放心大胆地吃,其实不然。以蕨菜为例,对地方人来说,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长期食用蕨菜,身体已经适应了。但是对没有接触过的其他人来说,长期食用的都是相对固定的、驯化成熟的蔬菜,食用野生蕨菜时,身体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身体还未完全适应野生蕨菜时便过多食用,肠胃便会受不了,难免出现不适。
食用野生蕨菜、野生竹笋、扣子菜等野菜时,要注意控制好量,一次不宜吃太多。市场上销售的一些蕨菜,其实是经过脱毒处理的,所谓的“毒”,是指植物中含有的大量生物碱。食用野生蕨菜、野生竹笋时,建议先用热水煮,破坏植物中所含的生物碱,用凉水泡或用盐腌制后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