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近的一项调查发现:一块成人拳头大小的牛肉,居然叫出了1100元的价格,这样的牛肉到底金贵在哪里?据新闻描述,此牛肉来自澳洲,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品质佳牛肉;肉牛在生长期间,要听音乐、散步、喂食啤酒原料等,其长成需耗费的人力、物力。所以,该肉牛生产的牛肉口感嫩滑多汁、独具风味。
且不说听了音乐、喝了啤酒的肉牛能不能生产出味道鲜美的牛肉,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黄金牛肉”的质量应该能够,或不会含有“瘦肉精”,也不会有非食品添加物质,更不会是“牛肉膏”的产物。在“瘦肉精”和非食品添加剂备受诟病的当下,澳洲牛肉打出质量牌,并敢在价格上称雄,自是看出了食品市场的商机。
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目光逐渐由“吃饱”,转向“吃好”、“吃得”上,由对“量”的追逐,转向对“质”的追崇。然而,我们的食品生产经营理念,却还停留在“河的那一边”。“瘦肉精”、“牛肉膏”、“一滴香”、“毒豆芽”、“染色馒头”等等,无一不是企业和销售者“纵量压质”的结果。当然,有些食品企业已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其股票市值至今蒸发数亿,其产品至今在一些城市还无人问津便是例证。
质和量是一对“孪生兄弟”,形影不可相离。盘点一下世界上所有的企业,其产品和管理无一不是实现了质和量的完美统一;相反,发展中“顷刻”毁于一旦的企业,也都能从某个方面的管理或产品质量上找出漏洞。成就质量,或需要百年,而毁掉质量、毁掉一个企业,可能要不了一天时间。这些看似老掉牙的道理,值得所有企业重温和警醒。
“黄金牛肉”贵在质量,贵在严格的企业管理,此道理并不深奥。而重要的是,它再一次启示我们,在“物以稀为贵”的价格原理下,一股“物以质为贵”的经营理念正在崛起。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硬道理,这必将会在我国持续的“质量淘沙”中不断被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