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子代都有诸多的益处。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每年8月1日至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使全社会积极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拓宽母乳喂养的内涵,创造一种爱婴、爱母的社会氛围。

营养学会自2013年以来,一直以总会名义通过开展一系列学术研讨和宣传活动呼吁全社会重视,提高母乳喂养知晓率。7月28日上午,在2016年“世界母乳喂养周”即将到来之际,“母乳喂养启程,妈妈你准备好了吗”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营养学会和达能纽迪希亚联合主办,旨在通过近期母乳喂养情况的交流与分析,发起呼吁社会各界支持母乳喂养的倡议。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教授、副理事长马爱国教授、丁钢强教授、孙长颢教授、郭长江教授,郭红卫教授及各省营养学会理事长、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汪之顼教授、委员曾果教授在内的近100名营养学界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30余家新闻媒体进行相关报道。
0-6个月纯母乳喂养,知识还需早知道
据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教授介绍,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少至出生后6个月,且在适当添加辅食的同时可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甚至以上。但现阶段的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不足28%。做好母乳喂养支持的关键之一,在于首先要做好孕期和泌乳早期的知识教育与实践指导。
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汪之顼教授特别解读了6月龄内婴儿膳食指南,强调了纯母乳喂养在出生后初六个月的重要性,另外,在针对孕妇的膳食指南中也新增了为母乳喂养做好准备的建议。
汪之顼教授报告
会上发布的“母乳喂养现状调查”报告发现,在怀孕阶段准妈妈们普遍认为母乳喂养是顺其自然的,因此准妈妈们对母乳喂养的知识贮备和心理准备甚少。到了哺乳期,一些妈妈们就会因为各种困难而轻易放弃母乳喂养。这些都进一步印证了当前母乳喂养现状仍有待改善的窘境。
支持母乳喂养,科研需添动力
杨月欣教授在会上提到,支持母乳喂养也需要更多的科研力量投入其中,因此开展母乳及喂养相关科学研究,对于母乳喂养的实践和成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这类研究在还相对较少。 此次会议还发布了一项名为“Muru”的研究。研究项目负责人达能纽迪希亚生命早期营养大中华区研发总监卜蕾岚(Leyla BOUMGHAR BOURTCHAI)表示该项研究针对上海的122名健康乳母及足月儿,在泌乳早期的42天中进行了多次24小时回顾膳食调查,并运用版的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进行评估,同时也进行了母乳多种成分的分析。Muru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入组的乳母存在膳食及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如至少86%的乳母奶制品摄入未达推荐范围,同时至少95.1%的%乳母钙摄入未达推荐值,而钠的摄入都非常高。研究还在首次使用LC-MS的先进方法分析了母乳低聚糖的分泌类型,为母乳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该项研究得到了达能纽迪希亚研究中心的支持。
多方位支持母乳喂养,全社会责无旁贷
妈妈在产后出院坐月子的关键哺乳期间,能获得人士指导的机会很少,几乎是个“空窗期”;而且家庭成员中大多是外婆和奶奶关注母乳喂养的话题,来自爸爸的支持很少被观察到。另外,公共场合尤其是工作场合哺乳设施不完全,周围人的不理解,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妈妈坚持母乳喂养。
杨月欣教授讲话
杨月欣教授表示,营养学会责无旁贷地把促进母乳喂养作为使命。她提出应该开展研究社会文化研究,从实际影响出发,倡导科学母乳喂养,从多方面促进全社会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并建议学术界、企业界、媒体界从提供形式丰富的科学知识宣传、关注基层母婴营养健康事业建设以及重视“家庭支持”三方面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
医学期刊《柳叶刀》刊登的证据表明,优质的母乳喂养可挽救82.3万儿童的生命,为经济增收1020亿美元=7000亿人民币。母乳是人类生长发育宝贵财富,富含200多种营养物质。母乳喂养能为所有儿童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且在短期和长期发挥效力,其营养价值和健康价值均无法估量。但是母乳喂养率15年来一直持续下降,0-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40%,在仅为27.8%。现实生活中,母乳喂养可能会受到很多阻力,如:初始阶段奶水不足、动作不熟练无法得到有效喂养、家庭问题、职业、市场广告等诸多问题。
正是因为这样,更需要我们全心共进,发出团体声音和营养专家观点,让整个社会知道我们所支持的,我们所反对的,我们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整个人类健康发展所需要的是什么,为什么,今天的研讨会是一个持续性的号召。
营养学会建议并呼吁社会各界(学术界、企业界、新闻媒体界)
1. 提供形式丰富的科学知识宣传,覆盖到更广泛的孕期妇女中,号召准妈妈做好心理准备;
2. 关注基层母婴营养健康事业建设:提供更新的科学知识、落地的科学喂养及营养保障指导方案及资料,加强基层人员的实践培训,扩大到农村和偏远地区;
3. 开展母乳及喂养相关科学研究。在这类研究相对较少,而其对于母乳喂养的实践和成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4. 重视“家庭支持”,对于直接照顾孕妇乳母的家人(丈夫、奶奶、姥姥),也需做相应的知识宣传;
5. 社会支持率:社会环境支持。
与会专家一致同意且呼吁公众要给予乳母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母乳喂养是珍贵的营养来源,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都对母婴具有健康效应,不仅提供给孩子需要的心理抚慰更有助建立良好的母婴关系,母乳喂养是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可影响人一生的健康。
“坐月子”膳食风俗,用科学营养观来对待
下午的会议对社会关注热点的“坐月子”膳食风俗及营养观进行了研讨。会议由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教授、妇幼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汪之顼教授共同主持。会上,专家们就“坐月子”膳食风俗,“坐月子”科学营养观展开讨论,并对“坐月子”传统的风俗习惯及不同地区月子餐饮食习惯该如何扬弃进行了科学深入的探讨。
通过讨论,会议得出了一致结论,坐月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月子餐是坐月子时必不可少的元素,对产妇产后营养维持和身体机能恢复起到很大助益,另外坐月子也是维持传统家庭和睦的方式之一。但对于地方性月子餐饮食特点,应该持有“辩证吸取”的态度,以平衡膳食为基础,科学看待乳母营养需求,避免某种食物摄取过多,产生营养不良等问题。因此,“坐月子”和月子餐虽不是必需的,但要科学对待,切勿盲目从众。只要在保持传统、维护家庭和睦、促进产妇产后恢复产妇营养健康的基础上,是可以选择性保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