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1日,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在杭州市举办“2016美国食用非基因改良大豆市场展望研讨会”。中豆委副会长兼吴月芳和部分省、市级豆制品行业协会领导、杭州周边及华中、华东地区大型豆制品厂家高管、采购负责人、食品豆贸易商以及两家美国大豆出口商代表参加此次研讨会。

研讨会主旨演讲环节,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首席代表张晓平向与会者介绍了2016年当季美国大豆品质调查及作物生产,并就当前和长期市场趋势进行深入讲解。张晓平通过分析美国大豆的播种面积、收获面积、期初库存、产量等因素对美国大豆供求进行预测。他还在美国大豆库存、使用比、芝加哥期货价格、投机资金的持仓变化与价格趋势、大豆供求状况以及2015/16年度大豆分国别进口总量等方面进行的剖析,并提出见解。,张晓平表示,美国大豆产业愿意一如既往地继续为粮食及食品做出贡献。
中豆委副会长兼吴月芳做了题为“大豆食品行业状况及未来发展目标”的主旨演讲。吴副会长指出,大豆食品行业正在朝着健康有序和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未来我们豆制品行业将呈现数量和质量协同发展的态势。吴副会长预期豆制品品质在未来五年中将得到大幅提升,到2020年全行业取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达到10000家;个体小作坊取得许可证的比例要达到90%以上,同时力争将无证小作坊企业数量降到。在谈到食用大豆消费时,吴副会长预计,到2020年用于生产食品的大豆总量将达到约1500万吨,其中用于餐饮业佐餐或烹饪原料的大豆使用量将从现在的不到40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用于休闲消费的大豆用量将从现在的约150万吨提高到300万吨;用于饮品的大豆用量将从现在的约70万吨提高到150万吨;直接消费(包括家庭自制豆浆)的大豆为200-300万吨,用于食品工业配料的大豆用量将从现在的200万吨提高到约300万吨。
大豆网创办人、博朗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兆福在演讲中详细解读当季大豆的生产和消费情况,指出大豆产量历史水平曾超过2000万吨,但由于耕地面积有限,需要种植的粮食及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大豆种植面积产量与历史水平相比有大幅度降低。今年大豆产量有所上升,达1300多万吨。但大豆的蛋白含量较常年有所降低,品质并不理想,缺乏用于食品加工的专门品种且品质不稳定。对进口大豆监测中所采取的转基因物质“零容忍”政策,使得美国高品质大豆难以进入。
两家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会员企业SunOpta和Grain Millers公司代表参加了研讨会,并介绍了各自企业食用大豆的生产供应情况及在品质、物流运输及定价机制上的优势。
与会者在下午的专题讨论环节中坦承各自企业所面临的同质化竞争、原料品质不稳定、定价机制不合理以及来自消费者团体因对转基因问题的曲解而给企业施加压力等制约豆制品行业发展的问题,并呼吁中美大豆产业加强合作、深入开展消费者教育,并希望美国优质食用大豆能早日应用到的食品加工业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