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食品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金宗濂教授(学会第七、八届理事会理事长)接受了《科技文摘报》记者的专题采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金宗濂教授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北大分校任教期间,与他的同事们根据调研,发现在“食品科学”领域大致有两个研究方向——“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科学”、“食品与人类健康”,前者需要良好的工科知识、后者则需要较好的医学和理学基础,后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北大分校率先在国内建立了以研究“食品健康功能”为学科方向的。
1983年至今,金宗濂教授主攻“功能(保健)食品理论及产品开发”科研领域,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四部,并提出功能(保健)食品研发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基础研究创新、应用技术创新、产业化创新这三个方面,为我国功能(保健)食品健康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993年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金宗濂教授将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功能(保健)食品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某些空白、推动了功能(保健)食品的健康发展。同时,他于2008年—2014年期间作为学会第七、八届理事会理事长,为学会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采访结束后,2016年12月23日发行的《科技文摘报》第18版整版刊登了《金宗濂:功能(保健)食品发展正当时》的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