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北京,春花烂漫。食品工业界正以食品为保障,逐渐实现产业界的健康转型,以服务百姓健康,助力健康。4月20-21日,由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与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共同主办的2017年食品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会议以“食品与健康并行”为主题,延续前七届会议成果,以视角和权威、科技为主线,准确对应当下食品与健康两大热点。不断融入的新元素,让内容更丰富,层次更深入。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郭文奇,科协副书记、副、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高延敏,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巡视员王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管局副巡视员黄修柱、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贾志忍等大会支持单位的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大会主办方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在致欢迎辞时表示,的食品,历经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打击与起伏已走过9年。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携手食品科技联盟,以共同破解食品困局为初衷而召开的食品大会,已连续举办八届。她回顾了大会为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所留下的足迹,“8年间,食品科技联盟组织了上百位的专家,年复一年地来到,使我们有了一个快速借鉴和分享食品理念、经验、教训和科学积累的通路;亦让同行有了一个真实观察、理解和客观评价食品的视角;8年间,我国食品科技界为国分忧,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聚集起强大的,跨学科、跨部门的专家阵容,用长期的科学积累凝练“学术界共识”,在风险评估与危机应对、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等科技含量高、性强的领域,付出了心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能,从而形成了科技对食品独立、客观的整体话语权,并逐渐培育出一批代表学术界,、权威,对媒体和消费者有影响力的意见,在夯实食品科学基石的重要历史阶段,完成了我们自身的使命和阶段性目标。”
本次会议以“食品与健康”为目标,对应食品工业正在进行深刻转型与价值提升的需求变化,大会邀请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印度、荷兰、澳大利亚、菲律宾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67名专家及食品企业家进行了62个专题发言和现场交流,同时还邀请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部门领导,深入解读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注册、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的政策与法规等行业热点,这些与企业界进行的面对面的探讨与沟通,力求科学地诠释和破解食品与健康中的诸多新命题,对食品与营养形成科技支撑。
大会开幕式由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校长孙宝国院士主持。在会间的两场大会报告上,包括陈君石、吴清平两位工程院院士在内的,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管三司、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食品局、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工业发展组织、AOAC、美国农业部、加拿大卫生部食品局等单位的十余位中外专家,就我国食品监督抽检情况、进出口食品监管体系构建、食品信息交流、食品掺假、诺如病毒的研究、贸易化下的食品与健康、全产业链管理、标准化检验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
大会期间,为表彰以科学的坚守精神,推动食品事业在的进程中所做出贡献的科学家,以及积极传播科普知识,重筑食品信任之路的科技工作者及媒体,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食品科技联盟还向来自的科学家严卫星和来自WHO的科学家彼得·本·安博克(Peter Ben Embarek)授予“科学精神奖”,向马冠生教授、光明网授予“科学传播奖”。
的进步及与供应链体系的融合
2016年食品工业(扣除烟草业)的总产值达11.1万亿元,同比增长8.9%,餐饮业总产值 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均高于经济6.7%的平均增长水平。比这一数字更重要的,是食品行业食品水平的提升。“在这个满足1/5人口消费,基数、难度系数的食品市场上,对食品的管理,在破解困局中的每一点进步,哪怕是1%的提升,都是艰难的,了不起的!”孟素荷教授认为,自2008年至今的9年过后,食品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正逐步汇入与趋同的管理模式中。
欧洲食品局前局长、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帕特里克·沃尔(Patrick Wall)教授在在分析供应链食品管理面临的挑战时表示,建立可持续的食品供应链需要涉及监管、环境、科学、技术、市场和社会经济等诸多因素。实现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除了要考虑食品问题,还要考虑其他问题。这其中包括尽量减少环境影响、用水量、食物浪费和石油依赖,确保公平贸易和伦理劳动。他谈到,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世界贸易组织制定了基本规则,食品法典标准可以作为各国和地区的基本标准。任何国家都不能持骄傲自满的态度,只有合作才能促成的成功。他举例说,欧盟大多数用于牲畜口粮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来自,而发生的许多重大食品事件均与受污染的动物饲料有关,因此整个欧盟食品链的,实际上也取决于实施的标准。许多消费者在海淘国外的婴儿配方奶粉时,并不知道某些产品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来自。同样,美国境内近三分之二的水果和蔬菜及80%的海鲜也均需要从国外进口。
IUFoST前、英国雷丁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名誉教授杰弗瑞·坎贝尔(Geoffrey Campbell-Platt)也表示,在购买和消费食品时,食品的状态其实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保障食品取决于良好的理解和控制整个食物链的性。比如,以《GAP:良好农业规范》来确保好的原料质量,由英国食品科技学会出版的《良好操作规范-职责管理指南》已出版了第六版,也是对生产进行有效的,有实际意义的指导。随着对少量加工即食食品(往往在世界不同地区生产)需求的增加,可追溯性,及良好的卫生、温度和分销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良好的控制和规范的标签将帮助我们在市场上提供质量更优和更的食品。
食品与健康转型形成产业发展的“双核”
对于食品工业的发展而言,粮食是基础,食品是保障,食品的健康与营养才是目标。孟素荷教授指出,在近三年食品的进展中,对农产品的原料、食品掺假、食品的营养与健康评价和标识、特殊膳食食品的政策导向以及对新食品原料的审批等问题的各方关注度均在快速增大,急待破解。
对于业界关注的标准问题,国家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应用营养一室主任韩军花研究员系统梳理了我国现行营养相关标准的修订方向。她介绍说,当前健康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发布的《健康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的要求。食品行业、企业是提供营养健康产品的主体,追踪法规标准的要求,生产营养健康食品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
来自杜邦营养与健康、雅培、欧喜、沃尔玛、艺康、菲仕兰、金光、康师傅、三元、三全、新希望六和、加多宝、欣和、亚科、亚马逊、饿了么等多十余家企业的负责人,在大会的企业家高峰对话上,围绕食品与健康转型,与参会代表们进行了沟通与分享,企业界在食品方面的责任与担当日益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