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由烹饪协会、李锦记集团主办,四川省烹饪协会协办的“2014餐饮(川菜)文化研讨与企业对接会”在世界美食之都——成都隆重召开。来自山东、四川、河南、广东、吉林、安徽、重庆、福建、北京、上海等地近200位餐饮企业的代表、餐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共聚一堂,围绕川菜文化与企业的发展、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烹饪协会边疆副会长,四川省政协外事委张君高主任,四川省委统战部港澳台海外联络处张媛处长,烹饪协会副会长、李锦记酱料集团兼行政总裁李惠中,烹饪协会顾问、四川省烹饪协会副会长、烹饪大师史正良,四川省烹饪协会高朴等嘉宾出席了会议。
食在,味在四川。川菜作为首屈一指的大众化菜品,其文化的传承和骨干企业的发展为四川本地和各地餐饮企业所关注。也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餐饮业销售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的大环境下,“川菜”同样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考验。怎样提高川菜文化附加值?川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发展如何?作为“百姓菜”的川菜如何引导大众餐饮消费“吃出文化”?如何推动企业开拓餐饮文化消费市场,抢占改革先机?面对新市场、新需求、新概念、新问题,餐饮企业家将如何面对? 这些紧扣餐饮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的话题成为了摆在众多川菜企业面前的难题,也成为本次会议研讨的热点。
会上,烹饪协会边疆副会长首先介绍了2013年餐饮业深层次变化分析及2014年餐饮业发展前瞻,介绍了烹饪协会积极帮助餐饮业转型升级、呼吁社会提供公平竞争环境、推动中餐走出去、申办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行业服务重点工作。
李惠中先生介绍了李锦记公司积极支持川菜非遗保护工作情况,并表示要把这一工作作为企业的重要事业长期开展下去。
“我们可以让非遗的传承人与餐饮企业、旅游企业相对接,大家都做自己的事,传承人负责做好技艺,企业做好营销推广。”四川旅游学院川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莉表示,她希望通过开拓生产性保护的范围,让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在保护的基础上得以持续发展。杜莉主任介绍,近年来,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保护工作进展良好。目前已建立了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家级的有3项,省级有67项,市县级的有数百项。但仍存在许多不足。她认为,完善非遗保护体系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比如,争取建设生产性的保护示范基地,还有文化生态保护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