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优化发展环境的战略部署,把“服务”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绿色食品产业的全过程,围绕产业搞服务,搞好服务促发展,取得显着成效,得到省有关部门的肯定。省直机关工委通过简报、期刊、文件,以及向省委、省政府报告等形式,在省直机关大力推广其通过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引起良好反响。他们的经验主要体现四个方面:
——围绕产业,“量身”订制服务。做到产业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哪个环节需要服务,就开展什么服务。特别是去年以来,为提升“种得好”的水平,确保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真绿”,他们在率先开展了省内全覆盖的绿色有机基地环境普查,监测项目包括基地的土壤、水和大气三类,共25项指标,全省326个、7209万亩的绿色食品基地一个都不落。目前,已完成大部分样本的检测工作,预计1月底全部完成;3月份之前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基地环境监测结果,绘制全省基地环境质量监测图,对全省绿色食品基地环境进行常态化监测。围绕“投入品”使用、标准化生产、基地与企业对接,以及主体责任落实等影响基地建设问题,在首次开展了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专项检查行动,共涉及8214个村、213万户。通过逐县、逐乡、逐村、逐地块检查,以及边查边完善,边提高,进一步落实了基地建设的制度,促进了基地与龙头企业对接,从机制上确保了“种得好”。围绕“种得好”,切实开展了基地农户精准培训,做到每个自然屯有1-2名懂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的“明白人”;组织专家编写并下发绿色、有机食品技术“明白纸”、“操作历”10万多册,有力了技术推广“死角”,解决了标准落实的“一公里”。与此同时,依托绿色食品企业和合作社,在全省范围分品种建设13个绿色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在标准化实施、病虫草害防控、质量监管等方面进行试验示范,已经成为绿色、有机食品“保绿”的“示范田”、标准和科技推广和使用的“样板田”、培育新型农民的“教学田”,农户增收、农业增效的“致富田”。
——瞄准发展难点,主动介入服务。以产品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取多种服务形式和服务手段,全力推动基地、企业与市场的直接对接。一是对接外埠平台促进“卖得好”。组织企业与湖南步步高集团合作,签订协议8个,落实合同3个,交易额5000万元;与北京精品馆合作,对接企业和合作社600多家、产品1000多个,交易额5090万元。二是举办经贸活动促进“卖得好”。承办、组织北京年货大集、农交会、绿博会等7个大型经贸活动,签约额达70亿元;组织企业参加省政府在韩、意、法及香港举办的经贸活动,达成合作意向31个,交易额超5亿元。三是借助“互联网+”促进“卖得好”。与新浪网合作打造我省绿色食品互联网销售公共品牌—“小饭围”,并通过淘宝众筹五常大米方式启动线上销售,得到陆省长的肯定;全省开展“线上”销售的绿色食品企业230多家,销售额1亿多元。四是通过品牌宣传促进“卖得好”。组织媒体到绿色食品基地、企业、合作社和展销会进行报道,开展大米代表性区域品牌推广和宣传活动。在媒体发稿300多篇,农民日报对五常市王家屯的深度报道,获得中央领导的批示。五是通过打造本省销售“巨无霸”促进“卖得好”。协调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授予华南城“绿色食品博览城”称号,采取展会推介、市地推介等措施帮助其开展招商活动,努力将其打造成的绿色食品展示交易中心。
——围绕提升效率,切实优化服务。把是否有利于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企业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切实简化办事程序,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手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切实简少环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对部分环节、程序和方式进行改革,力争做到一个环节能完成的工作绝不设置两个环节,能一天完成的业务绝不让企业和基层跑第二次。二是切实创新工作方式。我省地域广、认证企业分散,有时完成一个企业的现场检查就需要3、4天时间。对此,他们将相关认证检查业务进行整合,通过组成联合检查组,共同认证业务集中地区和企业开展现场检查等形式,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积极推进权力下放,将绿色食品初级农产品和粗加工产品认证审核工作逐步交由市(地)级工作机构负责,并先行在齐齐哈尔、牡丹江两个市开展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
——运用综合措施,全力提升服务。注意采取政策、行政和法律等综合措施,切实提升服务水平,强化服务手段,打造和扩大发展优势。一是切实营造优良的人文环境。利用有效载体,大力宣传绿色理念,推介绿色食品品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仅今年以来就在《大公报》、《黑龙江日报》、《食品报》等纸质媒体累计刊登12个专版(刊);在省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前时段投放公益广告,在各类媒体发稿300篇以上,网络转发超过千,进一步扩大了黑龙江绿色食品影响面。二是切实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大胆创新监管机制,积极推进监管工作前移,变定期监管为常态监管,部门监管为社会共同监管,配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加强对绿色食品的市场监督和管理,定期组织开展市场打假与整顿活动,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严厉打击各种侵权、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取消标志使用权,并公开曝光。三是切实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通过建立健全机制,强化服务措施等手段,落实省委、省政府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在基地建设、产品认证、经贸交流等方面,千方百计地为企业和基层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