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同行眼中的“另类”,是师傅眼中的“叛逆者”,也是河南餐饮业内的“明星”,他说:“在河南餐饮业,没有不认识我的,不认识我的人在这个圈子里就不出名。”
他自称是豫菜的形象大使,为推豫菜,放弃了万元月薪,离开五星级酒店,开了一间180平方米的小饭店,现在,他的餐饮连锁遍布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成为河南一个走出去的餐饮连锁企业。
他就是河南阿五美食董事长樊胜武,进入餐饮业21年来,他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了一曲与众不同的餐饮摇滚。
○虚荣心
儿时看到村子里在外打工的厨师“衣锦还乡”,他暗自发誓:一定要做个掌勺的大师傅
能够在餐饮业坚持21年,并终“混”出了模样,樊胜武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
樊胜武出生在河南厨师之乡长垣县的一个农村家庭。儿时的樊胜武觉得,每次村里操办红白喜事的时候,风光的当属厨师。而每到过年时,村里在外做厨师的人也都会“衣锦还乡”。他们有的给家里带回大包小包的礼物,有的还有专车接送,真是风光。
联想到家里的贫穷,樊胜武就暗自发誓:将来一定要做个能掌勺的大师傅。怀着这样的“虚荣心”,高中毕业后,他直接走进了长垣厨师技校,开始了餐饮摇滚道路上的步。
1986年,他从长垣厨师技校毕业,来到了心目中的“大城市”——郑州,好不容易才找到了实习酒店杜康大酒店,樊胜武每个月要向酒店交30元钱的实习费。
樊胜武意识到,自己必须强大起来。摩羯座的他天生就不服输、心存远大志向,从刚做厨师的那天起,他就有了目标:三年时间内要做村里的厨师。
学徒生涯是寂寞难挨的,樊胜武很用心,他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等着师傅来教手艺,而是每天帮助师傅洗衣服、端茶水,在杀鱼、择菜、打扫卫生之余,等到师傅剩下了几道菜时,他会给师傅端上一杯茶水,说:“师傅,您歇会儿,我炒,您给指点指点。”
就这样,别的学徒要用三个月,樊胜武只用了一个月就出师了。按他的话讲:“我是在主动寻找机会学习。”
1994年,他在自己打工的饭店做了厨师长。1995年,当年算得上“”的杜康大酒店招聘厨师长,他又前去应聘。时任杜康大酒店总经理的侯素梅还记得当时的情景:那时,樊胜武很特别,很有思想,不仅有高深的炒菜功底,还对酒店管理很有见解。
1999年,樊胜武进入了郑州索菲特饭店任行政总厨,开始了他在厨房管理上的探索。
○不安分
参加比赛、举办联谊会、学习管理,这个圈儿里有名的“叛逆者”在用老板的心态打工
“在河南餐饮业,没有不认识我的,不认识我的人在这个圈子里就不出名。”这是樊胜武对自己的评价。
从踏入这个圈子起,樊胜武的名字便注定要与叛逆为伍。从搞联谊会到开小饭店,他一直备受争议、质疑:“当年,连我师傅都在骂我,给我打电话说,因为是我的师傅,遭到了同行的嘲笑和质疑。”因为逆反心理太强,经常违反常规,有一段时间,樊胜武成了河南餐饮圈儿里有名的“叛逆者”。
熟悉樊胜武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有名的“获奖户”,国内、省内的各种烹饪比赛,他都会积极参加。那个时候,我省各个酒店并不支持厨师出去参加烹饪比赛、烹饪培训班,在老板们的眼中,无论拿到什么奖项都没有赚钱重要。
而樊胜武不这么想,老板不给出钱,那就自己掏钱参加比赛,老板不给假期,那就利用自己的休息日。日子久了,看樊胜武一直这么坚持,同行的嘲笑渐渐少了,樊胜武也成了国内餐饮业的少壮派领头人。他说,现在很多厨师眼界低,总是看见一个店或是一个城市,看不到未来,而他经常出去,看得多、看得广。
樊胜武坦言,他不是那种安分守己的厨师。看到川菜、粤菜都有自己的联谊会,他就自发组织了一个豫菜烹饪联谊会。刚开始联谊会只有30多个人,但每个人来的时候带一道菜,走的时候可以带走30多个菜,互相学习。到了第六届时,联谊会已经形成了一定气候,有几百人参加,当时还被认为是“非法组织”,联谊会因此被取缔。那段经历让他很伤心。
虽然年龄不大,但是樊胜武经历的事情比很多人都要多。而机会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樊胜武觉得一个厨师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他那时候已经为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设计好了轨道。21年来,他将不少积蓄都用在了买书上,搬家时,书总是占了行李的一大部分。
他说,他是在用老板的心态打工,早晚有一天要拥有属于自己的饭店。
○蜕变
要推广豫菜就得自己开饭店,他在天平上痛苦地摇摆,终于放弃了万元月薪,开了一家180平方米的小店
2003年,几乎没人会想到,在五星级酒店月收入1万多元的樊胜武不干了。“樊胜武不行了”、“樊胜武混不下去了”的流言接踵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