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奶协会长常毅主旨报告: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

2017-12-205888.TV 食品协会

2017年6月2日,在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北京论坛上,北京市奶业协会会长、首农集团副总经理、三元食品、三元种业董事长常毅做了《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的主旨报告。

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是在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常毅此次从协同发展的背景,协同发展的目标,协同发展的内涵,协同发展的愿景,四个方面向大家作了报告。

北京奶协会长常毅主旨报告: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

一、协同发展的背景

奶业的现状表现为化竞争的加剧。从的乳制品消费看,的市场是一个市场。养殖业生产原料奶供给企业,企业加工后供给消费者。海外牧场供加工,加工的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成品直接进入市场,另一类是生产成大包粉进入乳品企业,经乳企加工成还原奶,再进入市场。

奶业的高成本形成了两个出路,一个是企业特别是加工企业走出去,寻求在海外低成本的资源;另一个就是海外的成品流入,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这都使乳企面临很大的挑战。

目前进口奶占整个原料奶的30%。2016年的乳制品进口,无论是整体的进口还是婴儿粉、液态奶、干酪都在增长,液态奶增长39%,婴儿粉增长29%,所以压力。

奶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991—1999年,是奶少的阶段,增长6%。2000—2007年高速增长阶段,增长22%。从2008年到现在,实际上奶业进入一个瓶颈期,增长0.2%。所以,奶业现在面临的情况是:2016-2017上半年原料奶过剩,企业大量喷粉,奶价下降。奶牛存栏规模锐减,2015年官方统计奶牛存栏1469万,实际荷斯坦奶牛存栏是600-700万。散户、小规模家庭牧场快速退出,规模化牧场的比例增加,其实规模化牧场的增加,从某种程度上看也意味着一些高成本奶的增加。因此,可以说,奶业的现状是奶多了,牛少了,奶牛场亏了,整个奶业处于危险的状况。

环保新政三十条,其中“水十条”“气十条”“土十条”,对畜牧养殖压力。从现状看,大型牧场、超大型牧场种养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老旧牧场建的早,空间狭小;城郊型牧场更需要进行水、污染、土地的控制。按照环保的目标,到2020年水的控制要在6700亿立方米,2016年是6100多亿立方米,能源是50亿吨标准煤,土地是单位GDP的用地下降20%,所以牧场未来面临的环保压力是真正的压力。未来的牧场应该是什么样的牧场,应该是一个节水、节能、节地的新型牧场。

梳理奶业的问题,主要有发展动力不足、环保压力大、发展资源空间有限、科技能力不足、生态目标不清、服务体系欠缺、组织能力不够等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靠一家一户就能解决的,是要通过大力地协同才能解决的,所以协同发展是未来的趋向。

因此,现在京津冀奶业发展正面临新机遇。国家提出京津冀的协同是有高度有力度的,各个层面对这个协同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未来落实到各个层面力度将会越来越大。京津冀奶业有突出的优势,原料奶占七分之一,其中河北省是第三;液态奶总产量占六分之一,河北省占;干乳制品天津在排第二,占的五分之一。可以说奶源丰富,品牌众多,奶业协同更有发展空间。

未来的奶业应该是从多到强的时代,实现奶业的转型升级,而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奶业协同发展。

协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协同,一个是协同发展。从京津冀奶业协同发展看,我们有个定义,可能也不准。即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在乳制品三地奶协的组织协调下,奶业参与者利用资源优势,相互协作,将奶业融入大农业中协同发展,融入生态中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整体提升,促进奶业的协同发展。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