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防范吹嘘产品功效术的能力:
张阿姨患有慢性,一天她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胶囊广告,广告中宣称这款产品是老肺病救命之术,92%的患者服用后取得明显效果,53%的患者彻底康复。看了广告后,张阿姨花去上万元买了该产品。一连吃了一个月,但是没有一点效果。气愤之下,张阿姨带着广告录像和产品,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和投诉。
消保委提醒院实际上国家批准给这个产品的功能是提高缺氧耐受力,它在广告中所宣称的功能袁都属于任意夸大是违法广告,生活中这样夸大功能宣传的广告不少,特别是一些推销员口头宣传的功能,常常非常有诱惑力,所以中老年人在购买产品时不要轻易相信。
二、提高防范“免费吃玩”诱骗术的能力
罗女士退休多年,近一个老朋友邀请她参加一家公司组织的老年人免费吃玩聚会,罗女士就去了。当晚 一共去了 200 多个老人,不仅有吃有喝,还有各种表演看。吃得热闹时,两位老年人上台现身说法推荐一款保健品;陪桌的公司员工也同时推销。,罗女士花了 3000 多元买了产品。吃完后,罗女士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神奇功效,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消保委提醒院如今违法推销保健食品的手法多种多样,其中以,免费冶诱饵引老年人上钩的手法欺骗性。在营造轻松快乐的环境后,等老年人放松心理防线就开始编造故事,一套组合拳冶下来很少有老年人招架得住,所以老年人也要掌握一些相关知识比如QS 标识蓝帽子、批准文号等。即使真想买也少买一些至多上个小当,损失也小,还要记得要发票留作证据。
三、提高防范所谓“专家”推荐术的能力
张老伯收到一封来自“老年人协会”的邀请信,邀请他参加专家免费体检活动,他对此深信不疑。体检中,穿白大褂的“专家”为张老伯做了简单检查后,就介绍起一款保健品。在“专家”的鼓动下,张老伯花了 2500 元,买了 5 盒。回家后,家人发现该产品是三无产品。
消保委提醒院不少老年人家中都会收到各种通知都是打着某某协会、某某中心等名义。并且强调有专家咨询,实际上这些大多是不法商家假借名义搞的保健品推销会,野专家冶也是请人扮演的。
四、提高防范“亲”如儿女引诱术的能力
尹大爷有糖尿病,老伴过世,儿女成家,独自一人生活。一天,一个姑娘在路上与他套近乎,还告诉他要多吃保健品。姑娘对尹大爷非常热情,尹大爷当即购买了一个疗程,还留下自己的电话和住址。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那位姑娘隔三岔五打电话嘘寒问暖,有时还带水果去看望。尹大爷心里热乎乎的,几乎把推销员看成自己的女儿。但是一段时间后,他发现糖尿病没有改善,医生建议他不要再吃。尹大爷给“女儿”打电话,说以后不买了,剩下的能不能退掉。“女儿”一听他的要求,立即挂断电话,就此消失。
消保委提醒院独居的老年人袁常常会被这种亲情冶攻势欺骗。子女不在身边时有人能像子女一样关心自己,嘘寒问暖令老年人非常享受。在这种亲情攻势下就可能上当,因此老年人自己在购买这些东西前先让子女查证下。
五、提高防范电话联络、送货上门推销术的能力
70 多岁的王阿姨,有天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邀请她参加健康讲座,不理会之后还会天天打来。经过一周,王阿姨被对方的“诚意”打动,去参加了讲座。讲座先由“老专家”讲授健康知识,再由几个老年人现身说法,一群人围上来推销。在此“热闹”的场面下王阿姨现场决定买价值 8000 多元的产品。但是因为没带钱,销售员说可以送上门。几天后保健品送来,王阿姨说女儿不在,还是没钱。送货的人竟然把她家新买的锅子和一套进口刀具带走了,说是抵扣6000 元,还有 2000 元过两天来收。看着
一堆保健品,王阿姨说不出话来。
消保委提醒院对于推销人员这样的手法,老年人往往被假意野热情冶打动,继而在他们的吹嘘中上当。老年人对于这样频繁的电话袁应果断拒绝,如果对方仍不依不饶骚扰可以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