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如今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日益发展也让人们在交互沟通和远程体验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可能。在2015年11月20日下午,由广州茶文化促进会携手广东省网商协会、茗人秀APP联合举办的跨界对话:“茶行业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思路”活动,为“互联网+茶”的未来,围绕跨界融合、创新驱动、 重塑结构、尊重人性、开放生态和连接一切等“互联网+”的特性,进行了深度的研讨。

本次活动从广东省网商学院特聘专家讲师、广州茶博会特邀新媒体顾问林喜德老师的主题演讲开始。出席本次活动的嘉宾有:广州茶文化促进会会长黄波、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卢树勋、广东省网商协会电商专家林喜德老师、华南媒体联盟李斌、茗人秀APP创始人陈镜顺、广州白沙溪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胡文涛。
林喜德老师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展开了关于茶+互联网的思路分享。林老师指出,如今微信的广泛应用,改变了社交关系的半径依赖,圈子的交叠变得更易重合。创造和用户连接的机会,重新定位和消费者的连接,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服务的需求,依托更有效的平台和优质的渠道,营造专属的品牌故事,生成产品技艺、匠心、传承等独特话题,这些都是可以借助互联网来完成和扩展影响力的方式。
在喜德老师的精彩分享后,几位跨界而又同为茶人的嘉宾展开了关于茶+互联网的对话。
广州茶文化促进会黄波会长首先总结了互联网给茶行业带来的深刻改变:过去的茶行业存在着各种信息的不对称,而今天,每个人几乎可以足不出门在手机上了解茶山人事物、随时随地连接行业资讯,因而人人都成为了品牌的推广平台。信息交流的顺畅给予了行业更加稳健发展与提速升级的机会,互联网对于茶生活的普及与茶文化的推广功不可没,作为茶行业的从业者,我们要多与互联网行业的老师们加强互动、学习,为茶注入新动力。他还强调,茶是体验经济的鼻祖,对于茶行业来说,互联网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茶行业应当利用互联网这个工具更好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提升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打造大众化的健康产业。 诸如利用大数据智能技术系统和全程动态质量管理追溯系统,挖掘分析消费者数据,了解消费者需求,实现茶行业供与需、产与销的信息对称与顺畅,以便迅速做出有效决策,为茶企创造除了产品销售以外更多的价值,为消费者细化出更正宗、更实惠、更高性价比的健康好茶,进一步成就名副其实的“全民国饮”。
谈及传统的茶品牌如何兼顾线上线下的营销推广?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卢树勋会长坦言,目前行业状况是旧常态已破、新常态未立!未来销售渠道是天网、地网加人网!电商来了,实体店怎么办?行业永远离不开实体店,实体店单一经营突显品牌,但零售乏力,传统加创新及多元化是实体店的根本!目前线上是互动交流及宣传的作用大,线下实体店是接地气的体验交流的,应该是线上线下互动,取长补短,互相配合才能真正的做强做大做长远。
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茶品牌如何展开新的突围,茗人秀的创始人陈镜顺认为,林喜德老师主题演讲中一再谈及的社群营销与社交电商必然是接下来的发展重点。茶与互联网一样具备社交基因,两者都是媒介。基于茶这一共同喜好的兴趣人群,在没有互联网以前,我们可以把每个茶馆看成一个连接器、一个小平台。而互联网世界里,工具的便利化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迅速的成为茶专家,看起来每一个人都是难以掌握的入口,但是,志趣相投的扎堆是人不变的习惯,茶领域的垂直平台会越来越受到茶人们的喜欢,并形成群体生态。
智能泡茶机“笔韵茶香”的总经理胡文涛认为改良茶的品饮方式,有利于放大茶的品饮人群,用吻合年轻用户的方式让他们接触茶、认知茶,从另一角度引发对于茶+互联网的思考,移动互联网的主力使用人群为80-90人群,这一群体对于咖啡的认知甚至高于茶叶,不是说他们对咖啡文化的了解多过茶文化,简单、快捷与逼格场景才是重点。喜欢茶的人多了,茶+互联网才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