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营养学会主办的“母乳喂养+ 点亮生命之光”——母乳喂养研究发布会暨母乳喂养倡导论坛在京隆重举行。营养学会领导、妇幼营养分会专家、各省营养学会理事长以及权威媒体代表近百人参会,共同响应今年世界母乳喂养周“Breastfeeding: foundation of life”(母乳喂养:生命之根)的主题,呼吁公众给予母乳喂养更多的理解和关怀,以期改善母乳喂养现状。

母乳,被称为“生命之源”,是婴儿的营养来源,能够提高婴儿,并促进其感觉和认知的良好发育。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教授表示,“在生命早期1000天中非常关键的时期,母乳喂养对母亲与婴儿都具有短期及长期的健康效应。营养学会长期以来倡导母乳喂养,本次世界母乳喂养周的主题再次强调了母乳喂养是婴儿健康生长发育的基石,是生命的根本,需要全社会动员来保护、倡导和支持母乳喂养。” 杨月欣理事长强调,推进纯母乳喂养率的提高,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目标。母乳喂养不应该是妈妈们一个人的战斗,而应该成为整个家庭乃至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只有共同携手,才能提高的母乳喂养率,以达到《国民营养计划2030》0-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目标。
会上,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汪之顼教授特别分享了“乳母膳食与母乳成分及行为研究”,介绍了其在两代母亲中的月子期间膳食行为研究,两代母亲的牛奶食用频率仅为23.5%,且仍有部分认为蔬菜水果是禁忌食物;这与汪教授参与分析的纽迪希亚Muru研究的结果不谋而合,在上海乳母产后42天内的调查中,牛奶、蔬菜及水果的摄入均远低于膳食指南推荐,致使乳母钙及其他多种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汪教授强调,乳母平均每天通过乳汁分泌而损失的钙多达300mg ,因此钙的补充对乳母尤为重要;蔬菜水果的摄入也是均衡饮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汪教授还特别提到女性长辈对乳母膳食行为及母乳喂养行为的强大影响力,从纽迪希亚发表的一项两城市母乳喂养障碍定性调查中可以发现相同的结果。汪教授认为,医护人员、网络的科普是支持乳母科学喂养重要的途径,但从研究中可以发现其影响力有待提高,对于女性长辈的宣教也有待加强。
随后,现场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观点对对碰”讨论环节,围绕母乳妈妈普遍遇到的困扰展开了实操经验与理论学术的观点碰撞。营养学会妇幼分会的汪之顼教授、苏宜香教授、曾果教授,以及泌乳顾问缪思倩直接对话两位真实妈妈,对比新旧哺乳期饮食观念,从均衡饮食、破除禁忌迷信、家庭心理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讨论与建议。
与会专家们认为,支持母乳喂养的科研、科普都要顺应数字化时代的潮流,科研成果及科普信息的分享不再是各自为阵,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数字化产品可带来多种便捷,也可以将相应的研究成果更迅速地投入到数字化科普宣教的渠道中去。信息双向沟通的重要性在科普中也逐步凸显,更了解母乳妈妈的讨论热点,有助于科普宣教有的放矢直击痛点。
作为本次会议的支持单位代表,达能纽迪希亚生命早期营养健康营养与研究创新总监格雷戈先生(Gregg WARD)通过视频表示,达能纽迪希亚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母乳喂养的倡议,并为此做出了诸多努力。营养与临床研究负责人刘孟晋博士也在会上介绍了纽迪希亚在开展的母乳喂养支持项目,并表示将持续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母乳喂养。
本次会议着重倡导母乳是生命初始重要的食物,是健康成长的基石,共同关注哺乳期妈妈的身心健康,不仅向妈妈也向大众提供科学严谨的母乳喂养知识,才能在家庭、公共场合、工作场合等不同环境中真正营造出理解、包容、关爱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