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由食品办、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工信部等17部门主办、经济网执行承办的以“尚德守法 提升食品治理能力”为主题的2014年食品宣传周主场活动暨第六届食品论坛在北京举行。图为2014年食品宣传周启动仪式现场。
经济网北京6月10日讯(记者 李雨思 李方)2014年食品宣传周主场活动暨第六届食品论坛于6月10日在北京举行,本届宣传周的主题是"尚德守法 提升食品治理能力",来自政府、协会、企业以及基层食品从业者等多方面嘉宾围绕此话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创新监管方式 德治法治并举
食品是社会关注度极高的社会热点之一,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近些年,我国在探索食品监管方面屡下重笔,食品治理体系逐步健全,专项整治、日常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监管方式也不断创新,“德治”和“法治”并举、完善尚德守法的长效机制成为一大趋势。
食品办主任、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张勇在会上表示,食品产业是“良心产业”、“道德产业”。食品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必须拿起“德治”和“法治”这两大武器,提升治理能力,规范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行为,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形成“尚德守法”的良好秩序和社会风尚,构筑起保障食品的坚固防线。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徐令义指出,今年将把食品生产融入到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把食品作为衡量一个地方、一个单位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于发生严重质量问题的地方和单位,实行文明称号的一票否决,用鲜明的评选导向维护食品。同时,将以征信系统建设为依托,建立褒扬诚信、惩戒失信机制,定期向社会发布食品诚信企业“红名单”和失信企业“黑名单”。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胡颖廉表示,监管部门规范行为的手段有四类,道德、市场、法律、技术。其中,道德是“柔”的手段,通过说教使人不去违法;法律是一种“硬”的手段,用威慑的制度,让人不敢做违法的事情;市场是“活”的手段,用激励机制让人更多地去做好事,不去违法;技术是“巧”的手段,用器物使人不能违法。 “我们越是提倡尚德守法,越是提倡市场机制创新,就越应该加强监管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只有更多元的主体、更灵活的方式、更综合的手段,才能真正成就食品治理能力的提升。”
在体制建设方面,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管局巡视员广德福与会并表示,农业部将积极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示范县创建工作,今年将选择100个大县开展试点,待试点成熟后再铺开。
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司长常晓村在会上发言时表示,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已经对三万多吨、三百多种产品实行了追溯管理,未来将逐步扩大到中药、酒类、奶制品、水果等产品。批主要是上海、大连等沿海重点地区,目前已投入运营。第二批目前已经建成,第三批目前正在建设,第四批已经启动招标项目。这些项目完成后,将逐步建成一个可覆盖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