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自8月份以来,国内的乳企相继开始提高价格,无论的国内的品牌牛奶还是本地牛奶都开始上涨,近日,奶业市场又开始了新的一轮的上涨趋势,国内乳企纷纷再次提高价格,国内低端牛奶已然不见踪影。

针对此次牛奶价格的上涨,三元给出的解释是原料奶收购价格上涨,加上其他原材料价格也在上涨,导致“成本增加”.即使章女士想更换其他品牌,也同样要接受涨价的局面:继三元股份宣布涨价后,蒙牛乳业、光明乳业、伊利乳业三大乳业也先后表示,将于近期涨价。其中,光明乳企全线上涨,加权平均涨价幅度为8%~9%,与三元股份宣布的涨价幅度类似。这是数家乳企年内又一次涨价,今年2月,圣元涨价5%;蒙牛、光明、伊利三大乳企在今年10月前后也已经有过一轮涨幅。
据有关人士表示,从12月份起,北方将进入传统的产奶淡季,加上今年突然而至的奶荒,原奶价格仍会走高。在原奶价格不断走高、各项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国内低价牛奶时代已经过去,这也同样会考验乳企对原奶的控制能力和乳品的质量。
据了解,按照季节气候和奶牛生活规律,我国的原奶生产会出现淡季和旺季。其中南方、北方的产奶淡季旺季正好呈现相反态势。按照科学规律,奶牛宜居的生活温度是15摄氏度至25摄氏度,其中产奶温度是15摄氏度至18摄氏度。
依照规律,我国北方会从每年12月份起,进入产奶的淡季,基本持续到第二年4月份,大约5个月的时间,而每年5月份至11月份,是北方产奶的旺季,尤其是8月、9月,为产奶的高峰期。与北方恰恰相反,每年南方的产奶淡季是夏季,每年6月份至10月份约5个月的时间,是南方产奶淡季,其他7个月的时间是南方的旺季,尤其是每年1月、2月为南方产奶季节。通常情况下,旺季的原奶产量比淡季要高出1/3.
“对于大规模养殖的奶牛场来说,季节气候的影响稍微好点,可以通过暖气、空调等调节温度,还有包括饲料、水等方面的控制,能限度地提高淡季的产奶量,但对于一些中小规模,特别是农户养殖来说,在淡季和旺季,产奶量的区别是很大的,目前我国真正的大规模养殖并未占据主流,因此季节对原奶的供应,肯定是有影响的,这不是某个企业、某个地区的问题,是整个产业发展对科学规律的尊重。”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原奶供应比例大约为7:3,北方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原奶,随着北方正式迈入产奶淡季,今年一直困扰行业的奶荒问题,似乎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今年夏季开始,我国乳业就开始闹起了“奶荒”,这也是今年10月国内几大乳企涨价的根本原因。
据乳业专家王丁棉称,今年夏季开始的“奶荒”,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年夏天的干旱,再加上新西兰牛奶出现质量事故,我国停止进口,一起加剧了奶源供应的紧缺。但从全年奶源供应来看,应该不存在“奶荒”的情况,所谓“奶荒”更像是一种人为因素,为的是企业的利润。从统计数据来看,今年全年的原奶供应总量并未发生显着变化,基本上与去年持平。虽然北方即将进入淡季,但我国的牛奶进口也将恢复增长,总体上通过乳企自身调节,不应该出现大范围的奶荒问题,而且上的原奶价格15年来首次持平,原奶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不应该是“奶荒”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