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由于持续的“奶荒”现象,使国内的众多乳企纷纷的相继提高价格,近日,随着三元、光明的低端牛奶的完成提价,使今年液态奶价格的完成了一次“洗牌”--袋装奶告别“1元”时代,集体迈入“2元”时代。

部分超市枕装奶告急
记者走访哈市多家超市发现,从今年夏天就开始显现的断奶危机升级了,各品牌“2元格局”虽初步确立,却也开始告急。据记者在多家超市发现,蒙牛枕装奶断货,完达山枕装奶2.5元,龙丹奶2.6元;新一百超市,龙丹鲜奶2.5元,蒙牛奶2.3元,完达山奶2.5元,伊利断货。售货员说:“我们一天给供货商打好几个电话送奶,以货源,即便如此,一个品种一天要货100件,厂家实际只能给30件到50件。”
大润发超市目前液态奶售价为2.4元的完达山枕装奶,超市有光明、蒙牛、伊利、完达山的袋装奶,不过都是2元以上的品种,“我们有30多家门店,货不够的话,只能互相调货。”牛奶从10月份就明显涨价了,完达山、蒙牛、伊利牛奶的价格涨幅都在5毛钱左右。
婴儿乳粉占1/3奶源
两组数据解释了“奶荒”缘何来袭--我国每年的原料奶需求以15%的速度增长,而原料奶生产每年增长速度不到10%;2008年有奶农260多万户,2012年只有不到200万户,今年奶农的数量估计还要下降10%至20%.
奶源短缺,乳品企业为生产争抢奶源,省内生鲜乳的交易参考价是每公斤4.8元,但乳企为抢奶源已开出每公斤5.2元的高价。年初,原料奶的收购价仅为每公斤2.7元。
更令乳企焦灼的是,在仅有的奶源面前还有新增的“威胁”.哈市一位乳企负责人担忧地表示:“在有限的奶源面前,乳企的,不是高端液态奶的生产,而是婴儿乳粉。一般来说,婴儿乳粉的加工生产要占去1/3奶源。”
乳企自己养牛保奶源
“奶荒”频现让外国乳企借机入市。洋品牌除了在奶粉市场的占有率飙升,也逐渐进军液态奶市场。据我省乳协调研,目前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欧盟都在加大向我国出口液态奶。“我们应意识到,未来的奶业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一位乳企负责人表示。
黑龙江乳业协会张维银预计,5至10年时间,目前占奶源60%以上的散户将全部退出市场。小部分散户奶农将转型为种植+养殖的家庭牧场。大部分散户将组成的奶牛养殖合作社,从散养向规模化、集约化养殖转型。
据了解,如今,飞鹤、完达山、龙丹、蒙牛、伊利这些大品牌,已将产业链向上游延伸--自建奶源基地,自己养牛。“今年,我省新建43个现代示范牧场,这样的牧场集种牛引进、配种繁育、胚胎移植、饲草种植等现代功能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