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奶业市场的一系列因素,使国内的原奶紧缺,国内的牛奶价格是接二连三的开始上涨,由于奶源的紧缺,国内的部分企业也的纷纷开始争夺奶源,“抢奶”行为迅速由局部蔓延至,为防止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风险隐患,近日,国内食品委员会办公室近日召开座谈会,正式约谈伊利、蒙牛、光明、三元等8家乳制品企业,表示对“奶霸”扰乱奶源市场行为,将坚决予以严厉打击。

据悉,原料奶供需矛盾的加剧,直接导致的就是一些企业为争抢奶源、哄抬奶价,而在这场“抢奶大战”中,行业规则、购销合同在节节攀升的鲜奶等乳制品价格前变得毫无约束力。“像山东奶协所管的那片区域,企业对奶农的鲜奶收购价格一度达到5元(每公斤),甚至6元。”
据了解,从下半年开始,蒙牛、伊利等纷纷率先对旗下鲜奶和酸奶等乳制品调价。12月,三元和光明也加入涨价列队,上述几家乳企扎堆开始了年内第二轮调价。据观察,两轮调价平均幅度达到5%-12%.而这种情况,也拉响了乳制品行业发展的警报。
据有关人士表示,各处抢奶,奶源不足且奶源成本高就是当年三聚氰胺、皮革奶等事件的导火索,此番要警惕“奶霸”行为再度引发此类悲剧发生。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食安办对8家乳企提出的五项要求中明确指出,对“奶霸”扰乱奶源市场行为,要坚决予以严厉打击。“要严格排查生鲜乳收购、运输和乳制品生产、销售等各环节隐患,严格生鲜乳入厂检验,严禁采购非法经营的生鲜乳,坚决抵制哄抢奶源,真正从源头上保障乳制品质量。”
食安办明确表示,“乳制品生产企业要切实履行质量首负责任,加强奶源基地建设。”各大型乳企下半年也纷纷加速建设自有奶源,业内预计,到明年第二季度奶荒有望得到初步缓解。奶业专家宋亮解释,“一是2010年和2011年新建的牧场将在2014年投产;二是企业会减少对原奶依赖的产品;三是农业部会出台相关补贴政策,减少养殖户退出市场的比例;四是明年进口奶粉价格下降,随着进口奶粉数量的增大,对缓解奶荒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