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火爆食品饮料招商网获悉,曾经的万源老腊肉出现了滞销。后来偶然的机会获得了100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也因这笔贷款,滞销的老腊肉华丽转身,美味的休闲食品腊肉干有了“达州造”.

不到五十岁的聂立川,曾经从事过废品收购,也曾和许多人一样,把当城镇居民作为了梦想。然而,当积攒了一部分资金,在万源市大竹镇街道买了房,真正成为城镇居民后,他觉得这不是目标,于是去开发当地的特色农业。2004年,他卖掉了镇上的房子,带着150多万元家当,回到了位于大山深处的染坊村,办起了养猪场。2007年,他倾其所有,出资1000万元,立足当地养殖业中的生猪和种植业中的黄豆、核桃等资源,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
然而,企业成立了,梦想也规划了,问题却出现了。原料基地建设、食品研发、市场渠道建设等所需要的资金量,比计划翻了一倍,资金缺口,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我从未贷过款,也不懂得如何与银行打交道。”但就是这位尚未进入“金融世界”的质朴创业者,却“意外”获得了100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2012年,万源市政府组织了一次银政企会晤,聂立川的困难和梦想被农行万源市支行行长周剑记在了心上。会晤结束后,周剑带着农行的客户经理来到了村里,综合考察企业的情况。不多久,聂立川便收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消息,农行决定注入100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支持企业利用当地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休闲食品,带动农民增收脱困。
有了1000万元的信贷支持,聂立川组建成立了万源市映山红和科发生猪养殖合作社,将当地140户养猪大户吸收为社员,发展仔猪养殖,并与当地5个乡镇18个重点村、3780家农户的1.6万多农民签订了合同,采用高于市场1元的价格,激励农户养殖生猪。在食品研发环节,他加强了与四川食品科研院和西华大学的合作,自主研发出了3项产品标准,其中1项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产业链中游,他上马了豆制品、猪肉制品和核桃制品等三大类休闲食品生产线,其产品也由成立时的初级产品腊肉,升级并丰富为腊肉、豆腐干、豆腐乳、核桃等四大类约30个品种的开袋即食休闲食品。“达州造”开袋即食休闲食品走出了大巴山,进入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