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保健品销售骗局 健全保健食品监管新机制!

2015-03-195888.TV 食品协会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质以及健康饮食,保健品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有着人们在日常食物中难以获得的营养成分,可以促进人体健康。但是保健品市场乱象急需深化改革,近日小编与大家一同揭秘忽悠老人的4大招,远离保健品销售骗局,健全保健食品监管新机制,还保健品消费市场一片晴天!

保健品

  总结不法商家忽悠老人的四大招:招,洗脑营销。打着免费健康讲座的旗号,虚构夸大他们的病情。第二招,亲情营销。一见面就喊爷爷奶奶,哄着老人高兴。第三招,体验营销。拉着老人体验各种医疗器械。第四招,免费体检。打着免费体检的幌子,在体检报告上做手脚,吓唬老人掏钱治病。
  其实,我国对保健食品的审批管理非常严格,从生产资质、产品质量、批文审批、销售、宣传等多个方面加以管控。尽管如此,保健品管理一直是“老大难”。在保健品市场上,制假售假、假冒文号、掺入、夸大功效等众多问题屡见不鲜。
  有专家表示,保健食品的乱象,与我国食品监管“重审批、轻监管”不无关系。由于财力及多种因素的约束,政府不可能无限制配置监管资源。在监管资源的配置上,审评、审批占用了大量的资源,而过程性监管和市场监管属于事中、事后监管,所配置的资源则相对薄弱。
  保健食品比较突出的问题出现在生产过程和销售领域。之前媒体曝光了螺旋藻片、深海鱼油软胶囊、天然维生素E等产品,令人震惊。结果显示,60%以上的螺旋藻保健品中重金属铅含量超标,70%以上的鱼油软胶囊含量远远低于批文含量,甚至功效成分未检出。显然,这些问题并不是因为上市审批把关不严造成的,而是源于生产过程。
  事前的审批代替不了事中、事后监管。缺乏全程监管,报批时送检的样品中并无“非法成分”,终产品有可能会非法添加。因此,保健食品行业当前迫切需要强化事中和事后监管。
  洗脑式营销、亲情式营销、体验式营销、免费体检式营销……骗子的这些骗术让老年人屡屡受骗甚至深陷其中。让老人远离骗局,让骗子没有市场,不只需要相关部门“严查”、“严打”、“严管”,还需深化制度改革,改变当前的“重审批、轻监管”弊端。建立保健食品监管新机制,完善日常监管和长效监管,让消费者吃得更。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验证码:

    我已阅读并同意《火爆食品招商网代理商服务条款》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b5888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