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5日,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职工之家举行。学会所属儿童食品分会等15个分支机构和科普工作委员会(筹)、北京食品学会等13个地方食品学会的负责人或代表,以及特邀代表共35人到会。秘书处全体人员参会。优势互补、相互借势、共同发展成为与会者共识。会议由孟素荷副理事长兼主持。
总结回顾、部署重点,专注工作、共同提升
孟素荷副理事兼首先做《对2009年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工作的通报及2010年相关活动介绍》。她指出,未来十年,与地方学会、二级分会均将面临更严酷的生存竞争。与此同时,历经十余年培育,各地方、二级分会的品牌优势已经形成,面临新的突破。学会必须体现自身独特优势,寻找秀的人才,寻找适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方式,变单打独斗为区域协同,变单项交流为跨行业的优势整合,在集成上做文章,在比较研究中寻找定位。应利用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二级分会、地方学会共同培育的技术人员职务资格认证、科技创新奖、交流、网络及宣传优势这四大优势资源,上下结合地共用、共享、共同发展。她同时表示,食品科技学会拟依托自身的优势、有舍有得地强化对二级分会的管理与支持;注重不同需求、加大对地方学会工作的互补性协调,使第二个十年的起飞,从食品科技学会自身的单项突围向与二级学会、地方学会互为补充的整体飞跃转变。孟素荷副理事长兼秘书的报告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强烈共鸣,他们纷纷表示倍受振奋和鼓舞,并且对未来学会工作的发展充满信心。
随后,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黄酒分会理事长毛照显、儿童食品分会陈岩、酶制剂分会理事长石维忱、面制品分会副杨翠霞、冷冻与冷藏食品分会副张坤生、乳酸菌分会理事长何国庆、功能食品分会副陈文、运动营养食品分会焦颖、大豆食品分会王靖、食品添加剂分会赵范宏、果蔬加工技术分会副廖晓军、营养支持委员会理事长李勇、食品物流技术分会刘丽欣、青年工作委员会副刘东红等15个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分别汇报了2009年工作以及2010年工作计划,筹组中的科普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我学会常务理事陈月仙介绍了下阶段拟开展科普的工作。从整体上看,2009年二级分会的工作呈现更加鲜明的前瞻、务实的多样化特征。
优势互补、相互借势、共同发展成为与会者共识
下午,由邵薇常务副主持,请各地方食品学会与参会代表分享了近一、两年开展工作的经验。来自北京食品学会徐峰、天津食品学会陈娟、山西食品学会谭学良、辽宁食品学会张彧、黑龙江食品学会副石彦国、上海食品学会王锡昌、浙江食品学会郑小林、福建食品学会理事张雯、山东食品学会(筹)副(拟)和法涛、湖南食品学会代表黄绿红、广东食品学会李汴生、四川食品学会常务副朱秀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张丽萍等代表进行了发言。
下午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食品职务资格认证。会议听取了学会科普与会员管理部王苏主任关于科协食品技术职务资格认证情况简介,由四川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朱秀容汇报了试点情况。针对下一步工作的推进,孟素荷副理事长兼强调,这项工作的开展有两个要点:一是要标准、规范、干净;二是要做到“双保险”,即地方学会试点需有省级科协的同意。会议还决定今年将在有需求的地区扩大地方食品学会食品技术职务资格认证试点。
我学会理事、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张丽萍院长应邀介绍了为服务于大庆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拟与我学会合作开展专题会议的想法。
与会代表认为,通过本次会议了解了各地方、二级分会的现状与问题,交流了经验,初步探讨了优势互补的需求及方法、相互“借势”的条件与机遇。正如孟素荷副理事长兼所说,2010年当我们面临新一轮起跑时,生存环境、社会环境、团队素质均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把握这一进程,以作用求地位,以孕育新一轮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