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受民生关注的食品行业,怎样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转型升级?如何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手段健全食品的保障机制?9月17日下午,由新华社江苏分社、江苏省食品生产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江苏食品论坛在南京召开。论坛围绕“拥抱互联网共筑新食安”的主题,以做“食事”、树“诚信”为宗旨,用“互联网+”提升食品,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和消费环境。江苏恒顺集团、南京雨润食品、江苏洋河酒厂等企业联合签订遵守新《食品法》承诺书,承诺营造尚德守法的良好氛围,坚守消费者理念,在维护食品方面担当更多的社会责任。

在新《食品法》即将实施的大背景下,本届论坛就新食安法如何实现“严谨的标准、严格的监管、严厉的处罚、严肃的问责”,邀请政府、企业、学界、媒体等进行探索与解析,共同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食品与发展之道,也引导更多的食品企业利用“互联网+”转型升级。
积极拥抱“互联网”、借力“互联网+”打造食品产业和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成为与会代表的共同心声。新华社江苏分社社长冯诚在致辞中表示,互联网让食品与产业发展插上智慧之翼。通过互联网技术,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质量标识制度和社会共治、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是新时期保障食品的战略决策。同时,监管部门、生产经营企业、社会组织、媒体力量、消费者都应参与进来,形成主体的多元协作,才能真正实现食品的智慧监管和社会共治。
江苏省食药监局副局长俞善浚认为,在“互联网+”与各个行业深度融合的今天,将推进落实政府、企业、监管部门、消费者、社会五大责任,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提升保障食品的能力。
食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坚守真实与公正”的舆论环境十分重要,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华社江苏分社秉承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依托权威媒体的传播优势,为400多万“农信通”用户提供资讯服务,搭建“为农服务诚信平台”宣传诚信榜样。去年,“首届江苏食品论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对提升全省食品建设进程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江苏分社联合省绿色食品协会及省涉农部门共同组织的“首届江苏消费者喜爱的绿色食品评选”广受好评,终出炉的百强榜单由消费者亲自投出的310多万份票数票选产生,具有很高的含金量。这些实事举措对提升江苏的食品建设进程、打造绿色食品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上,与会嘉宾一致认为,经济新常态对食品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政府、企业、社会应共同发力,主动新常态,依托“互联网+”,不断创新监管体制机制和手段方式,从而实现食品的长治久安。
本届论坛还得到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江苏省农委、江苏省地税局、江苏省信用办等行业部门的指导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