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毛峰,清朝名茶,属绿茶烘青类。长期以来人们用“名山产名茶”的观点,推断黄山毛峰系明朝黄山云雾之后称。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歙县黄山。十大名茶之一。
黄山毛峰茶文化
清光绪年间,歙县汤口谢裕泰茶庄试制少量黄山特级毛峰茶成功,更加蜚声。黄山毛峰茶外形美观,每片长约半寸,尖芽紧偎在嫩叶之中,状若雀舌。尖芽上布满着绒细的白毫,色泽油润光亮,绿中泛出微黄。冲泡后,雾气结顶,清香四溢。茶汁清澈微黄,香气持久,犹若兰惠,醇厚爽口,回味甘甜。茶凉之后,香味犹存,故人称“幸有冷香”。一芽一叶的泡开以后,变成“一枪一旗”,光亮鲜活,有“轻如蝉翼,嫩似莲须”之说。特级黄山毛峰一般都在清明至谷雨间采摘。
黄山毛峰茶文化发展
黄山毛峰是清代光绪年间谢裕泰茶庄所创制(《徽州商会资料》)。该茶庄创始人谢静和,歙县漕溪人,以茶为业,不仅经营茶庄,而且精通茶叶采制技术。1875年后,为迎合市场需求,每年清明时节,在黄山汤口、充州等地,登高山名园,采肥嫩芽尖,精细炒焙,标名“黄山毛峰”,运销东北、华北一带。到抗战前,高级黄山毛峰年产量已达百担以上。
黄山毛峰茶文化现状
好山好水出好茶,黄山毛峰历史悠久,堪称茶中之精品。它产于景色绝奇的黄山,那里有巍峨奇特的山峰,苍劲多姿的劲松,清澈石湍的温泉,波涛起伏的云海。明代着名的旅行家徐霞客留下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名言。由于黄山茶园坐落在密树浓荫、溪涧遍布的高山深谷,茶树生长于温度适宜、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云雾弥漫的宜茶生态环境中,受山崖之正气,吸日月之精华,因而黄山茶叶肥壮,色润香丽,可谓名山出名茶。
1955年茶叶公司评出十大名茶,黄山毛峰榜上有名。1982年被评为优质名茶。1986年被选为国家礼品茶。2003年荣获(上海)精品名茶博览会绿茶类“茶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