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销系列研究由连锁经营协会与香港冯氏集团利丰研究中心于2010年发起,旨在了解分销体系中的关键点、主要问题、解决方案。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发布了主题为“连锁经营在分销中的作用”、“经销、代理制度研究”报告,在行业中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2012年报告的主题定位于“百货店的自采自营”。
现就2012年报告的主要发现发布如下:
一。百货业业绩下滑的深层次原因不容忽视
近两年,我国百货业的业绩由快速增长转向持平或下滑,除了因为宏观经济增速趋缓、网购冲击等外部影响之外,更重要的是百货业内在的经营模式问题,即居于主流的联营模式已经无法为百货业创造新的利润空间。在此背景下,研究百货店自营模式对于促进百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百货店经营模式是指百货店为实现自身价值所采取的采购、管理、销售、服务等方式的总称。根据所销售商品是否转移和如何转移所有权不同,百货店经营模式可以分为自采自营、品牌联营、柜台租赁三种基本形态。
自采自营模式下百货店主要的收人来源购销差价,是补偿商品购销过程中流通费用并使经营者获得利润的经济保障。
联营是由百货店提供卖场设施和管理服务,由品牌代理商或经销商在卖场销售,百货店利润来源根据销售额收取联营扣点,经营费用、经营风险、商品所有权属于代理商的一种经营模式。
柜台租赁是指百货店将自有或者自用的商业柜台及相关的营业场地和设施交由其他商业企业、生产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从事经营活动,并收取一定租金的经营模式。
在上世纪90年代,联营模式支撑着我国百货业度过了资金难关,有效规避了经营风险。但是,与联营模式相伴随的百货店盈利能力下降、经营能力退化、恶性竞争等种种负面问题也日益凸显,再加上购物中心、大卖场以及线上电商等多渠道挤压,百货店核心竞争力每况愈下。
根本上看,自采自营是百货店的根本出路,百货企业应从现在做起,考虑买手培养、资金利用、激励机制等措施,为下一步的激烈竞争作好准备,真正做到“积跬步,行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