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白玉”牌豆制品真算是,八大系列100多个品种,深受消费者喜爱,被北京市民亲切地称为“老百姓的当家菜”。“白玉”生产企业是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委员会会员,产品质量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白玉”企业先后经历了北京市豆制品二厂、北京二商希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两个时代,却一直雄霸北京人的餐桌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被奥组委选定为奥运食品。早年的辉煌不必多言,那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必然。后来改革开放了,北京城里虽然也冒出了大大小小许多豆腐厂,但都无法对二厂形成太大的威胁。可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苗头,却让已经在二厂工作了10多个年头的季凯,也就是后来北京二商希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坐不住了。季凯深知,用盐卤和石膏作为凝固剂生产豆腐的老办法已经尽人皆知,已无太多竞争力可言。消费者之所以依旧偏爱二厂,仅仅是因为买惯了、吃惯了。二厂要继续辉煌下去,绝不能守着“老本”坐吃山空,必须为品牌寻找新的支撑点。
一家豆腐厂寻找支撑点,当然得在豆腐上做文章。上世纪80年代末,二厂开始和北京市食品研究所合作,潜心研制一款全新的产品——内酯豆腐。内酯豆腐的推出堪称豆制品界的一次革命。一方面,其在制作中不加压、不脱水,保存了大豆的大部分营养;另一方面,采用液态灌装冷却凝型方法大大减轻了包装环节的压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随着内酯豆腐走俏,“白玉”彻底摆脱了“吃老本”的困扰。加上白玉韧豆腐、绢豆腐、鸡蛋豆腐、蔬菜豆腐、嫩豆腐和保质期30天的绿色鲜豆浆等系列新产品的陆续问世,一个全新的,生机勃勃的新“白玉”诞生了。
有了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产品谱系作支撑,脱胎换骨的“白玉”又开始探索信息化管理的道路。季凯回忆说,二商希杰公司早在1993年就开始探索包含订单销售、供应采购、库房管理、财务核算等在内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从今天的视角来看,这几乎已经算是信息化管理的雏形了。在经历了此后的合资并引入外脑后,公司又逐步建立起ERP系统并实现手机终端应用……
“作为一家企业,要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必须要敢为人先、勇往直前。具体来说,就是要努力做到‘三个打破’和‘四个创新’,即要打破文化上的保守性、技术上的局限性和经营上的狭隘性,要坚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产品持续创新、工艺技术持续创新和营销理念创新。近年来,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深刻影响了企业管理方式,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还要以信息系统升级为重点‘单点突破’,向着的现代化企业迈进。”季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