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马冠生教授,浙江大学食品营养学教授沈立容教授,在孙总的陪同下,专程莅临糖友圈杭州总部,对糖友圈的工作进行考察和指导工作。

自糖友圈成为杭州市营养学会理事单位以来,学会各级领导一直对糖友圈的工作以及糖友圈的糖豆十分关注。
大家知道,我国有1.14亿糖尿病人口,同时还拥有高达50%的潜在糖尿病人口。
作为万病之母的糖尿病,不但是慢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中,更是关乎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
慢病的管理一定离不开生活干预,生活干预就离不开衣食住行,其中以“食”为重。
诱发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就是餐后波动性高血糖。
因此科学、健康、实用的营养饮食方法及方式,是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重视起来的!
可知易行难,营养学在的应用和普及还任重道远。
现在社会普遍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健康意识,但由于网络上信息繁杂、系统学习时间少、缺乏专门的实操式的培训环境、生活环境及意识不强等原因。
我们往往存在着“不会做”、“不能做”与“不愿做”的普遍问题。
因此,马冠生教授对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分别是:
一、糖友圈如何做好医院外工作补充,帮助糖友树立正确的控糖观?
二、糖友圈如何确保能够给到糖友正确的健康指导?
三、糖友圈如何确保给到糖友的方案能够落到实处?
平台也围绕这三个问题,开展了工作汇报!
马教授问:糖友圈如何做好医院外工作补充,帮助糖友树立正确的控糖观?
大圣汇报:糖友圈通过线上(糖友圈公众号平台、糖友圈线上社区、在线控糖问询、糖友圈线上社群等)+线下(各地糖友圈城市综合服务站)结合的模式。限度为糖友提供、及时、科学的控糖知识学习及实操教学服务!
糖豆通过平台新媒体频道“糖友圈”“糖尿病家庭调养”等可自行查询和学习控糖相关的知识和内容。
糖豆们通过平台社区咨询控糖问题。
糖豆们通过在线问询工具直连医生团队咨询问题。
糖豆们通过线上社群,进行病情的探讨和专家课程的课后总结。
了解到平台如何帮助糖豆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健康意识后,马教授问到:糖友圈如何确保能够给到糖友正确的健康指导?
大圣汇报:这一点我们通过两个方面。
首先是了解糖豆;我们会通过各类智能化工具以实时交流工具与糖友进行更加的沟通,只有对糖友的情况进行的了解之后,才能够“对症下药”,给予法规规定范畴内的科学的指导。
另一个方面是;糖友圈通过4年来的沉淀,同时平台立足中美糖尿病联盟、糖尿病社群研究院、杭州市营养学会,与大一批国内外糖尿病专家,形成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由此专家团队,培训糖友圈工作人员或是合作单位,或直接参与糖豆的咨询工作。确保平台给出的每一条意见,都是科学、准确、合理的。
数字化控糖工具,糖豆可以随时根据自身情况,记录自身血糖及血糖相关问题的数据记录,并且保存,可实时调取。
血糖曲线,一目了然。
输入个人实际情况,如:身高、体重、工作强度等,系统自动算出饮食建议。
食物按类查询,清晰明了。
统一量化方式,解决饮食在各种烹饪情况下量化难的问题。
糖友圈是通过以上的方式,来确保我们给到糖豆的方案是科学可行,适合糖豆个人的。
分割线
了解到平台有能力提供糖豆科学的建议和方案后,马教授又接着问:有了这些方案后,糖友圈怎么样确保给到糖友的方案能够落到实处,能够开展的起来呢?
大圣汇报:糖友圈主要是通过四个方面,来确保我们的方案能够让糖豆们用的上,喜欢用。
个方面:
我们在原先五驾马车的理论基础上,增加了环境因素的考虑,通过社群化的方式,组成控糖小组,以比、学、赶、帮、超的多种活动形式,寓教于乐,让糖豆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学习。
第二个方面:
我们所制定的方案,能够让糖友在实际操作层面更加简单易行。
第三个方面:
糖友圈提供了能够让控糖饮食变得更为简便的辅助工具。比如量卡餐具、拦糖虎等。
第四个方面:
平台会通过数字化工具,不断更新和跟进糖豆控糖的进展。并通过线上与线下与糖豆保持持续的沟通,帮助糖豆不断调整方案,以便找到适合自己的控糖方式。
分割线 箭头 动态
在听完大圣的汇报后,马教授首先对平台所做的工作和成果提出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提出对于糖友圈的一些期望。
马教授说:首先我们做这件事情一定要坚持,坚持走正道、干正事!
同时糖友圈需要不断地提高智能化的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为糖豆服务的准确性以及实效性。
是祝福平台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服务的水平,建立更加完善的平台工作人员、合作伙伴的能力、服务能力。
确实我们的服务工作能够落到实处!至此,马教授一行为期3个多小时的考察工作也接近尾声。
听完马教授的话后我们备受鼓舞与启发,也更加坚定了要做好糖友圈这份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糖友圈也会吸收更多高科技、营养学会的经验积累、平台自身糖豆服务经验,发挥好平台的功能,去赋能更多合作伙伴,让糖友圈走进城市,走进社区,去实实在在地帮助更多糖豆能够远离血糖困惑,重归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