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家庭之中,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一家人的幸福快乐,因此一罐小小的奶粉可以说是关系着亿万家长的心,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如果部分厂家生产不可靠的乳产品,或许就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伤害。

近段时间,监管部门提出“奶粉参照药品标准管理”,这会对对婴幼儿乳粉企业原料监管,奶粉生产,流通销售产生哪些影响?进口奶粉受宠,国产奶粉不受待见的情况,会有所改观吗?之声策划——奶粉之困再突围,今天关注《奶企冷暖》。
乳制品工业协会刘美菊表示,眼下奶源可控是国家对于众多奶企提出的基本同时也是重要的要求之一。
刘美菊:婴幼儿乳粉的奶源来源,一个是自建牧场,规模化的牧场,一个是合作社,一个是进口原料,可以说我们现在婴幼儿配方粉的来源是没有一滴散奶,我们的质量是可以保障的。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一些大型奶制品企业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已经开始大力建设自建自控奶源,蒙牛集团助理总裁王艳松介绍,集约化的管理可以弥补我国乳制品行业前端原奶生产存在的短板。
王艳松:通过集约化生产可以加强前端的控制,我们现在就是93%是小区加牧场。另外7%来源于奶站,都是统一挤奶。三聚氰胺这种事件在规范化的企业不会再发生。
此外,不仅需要建设优质的奶源,和系统的自检也是国家要求企业保障原奶的重要一环。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在检验中,我们在原奶辅料材料的检验达到了117项目,在国外企业,有的检验项目可能一个月、半年才检验一次,但是对于乳制品企业来说,我们是每一罐(原奶)进到我们厂里,都是批批检验。
婴幼儿配方奶粉来源“没有一滴散奶”,再加上117项原奶辅料检验,原奶质量看上去是“达到了高门槛”。但是,在生产环节上,什么样的保障才能算的上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