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的饮料行业尤其是乳制品行业市场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不同种类的产品纷纷进入市场,为广大消费者的发展和进步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而未来巴氏奶将行业的发展方向。进口奶以其快速增长的势头“进军”,引起业界的重视。16日在福州召开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奶业协会副会长兼谷继承、奶协乳制品工业委员会副主任顾佳升,以及台湾乳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施宗雄、台湾乳业协会常务监事范扬广等海峡两岸的专家、乳品企业家齐聚一堂,共谋奶业出路。此次论坛主题围绕“巴氏鲜奶,乳业新未来”,与会专家们认为,只有大力发展巴氏鲜奶,才能为广大消费者真正提供新鲜、营养的牛奶,才能抵御进口牛奶的“入侵”。巴氏鲜奶是乳业转型的必然之路,将乳业的新未来。

为什么进口奶有机可乘?
液态奶主要有纯牛奶(常温奶)和巴氏鲜奶。常温奶以实现常温贮存和长保质期为目的,采用135℃以上的超高温工艺,使牛奶营养大量流失。
巴氏鲜奶以保留牛奶营养为目的,采用巴氏保鲜工艺,牛奶饮用的同时,限度地保留新鲜牛奶的活性生命物质和天然营养。但巴氏鲜奶必须在2-6℃的条件下全程冷藏,保质期只有5-7天。
与欧美发达国家巴氏鲜奶占比超过90%的情况相反,前几年大陆巴氏鲜奶的市场占有率只有20%左右,三聚氰胺事件后,巴氏鲜奶快速增长,沿海发达城市占比已达到30%。尽管如此,如今大陆市场常温奶仍有强有力的市场占有优势,占有率达到70%以上。
这是为什么?
原来,巴氏鲜奶要冷藏,保质期只有5-7天,销售半径比较小(300-500公里)。而长期以来,乳业巨头为了解决北奶南运的问题,为了抢占市场,只顾生产便于保存和长距离运输的常温奶,行业发展方向出现了偏离。同时,受大量宣传广告的误导,消费者对巴氏鲜奶的品质和营养也缺乏正确的认识,一直以为牛奶就只有放在超市里一箱箱卖的纯牛奶(常温奶)。
如此一来,有了大陆市场常温奶占据主要份额、消费者习惯喝常温奶的情况,正好让进口牛奶有机可乘。再加上前几年常温奶问题频发,很多消费者就转向购买进口牛奶。
乳业的转型之路在哪?
当前热销的进口牛奶,本质上就是常温奶,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不受欢迎。施宗雄表示,常温奶的超高温和超长保质期已让营养大量流失,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以上消费者喝的都是巴氏鲜奶,也不存在进口常温奶一说。
在进口牛奶的攻势下,国产的常温奶节节败退。“照这个趋势下去,将对国产常温奶产生重大冲击。洋奶粉用了20年时间做到目前占大陆市场6成份额,可以预计,用不了多久,进口常温奶会达到与本土常温奶抗衡的规模。”乳业专家王丁棉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顾佳升也忧心忡忡地指出,如果不改变以常温奶为主的发展思路,乳业将面临灭顶之灾。“我们奶牛品种需要进口,受土地限制饲料也要进口,加工机器也是进口的,再生产长保质期的牛奶,和进口牛奶PK,没有任何优势。”
顾佳升说,日本、欧美一些土地资源很有限的国家,他们为什么要有自己的奶牛养殖业?如果用进口牛奶,价格更便宜,为什么他们还要有自己的牧场、自己的奶牛?因为他们生产的是巴氏鲜奶,巴氏鲜奶的新鲜、营养,是进口常温奶所无法替代的。
顾佳升还指出,巴氏鲜奶是奶业转型发展的一面旗帜,巴氏鲜奶龙头企业将大有作为,成为奶业走出灭顶之灾阴影的中坚力量。
对此,谷继承也提出,巴氏鲜奶消费,对推动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福建省奶业协会会长王钧泽表示,据权威调查机构分析预测,2013年,已成为的乳制品消费市场,预计未来5年,液态奶销量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10%,其中常温奶维持保守增长,低温巴氏鲜奶增长率将大大高于常温奶,由此可见,巴氏鲜奶的发展不仅是奶业产业调整升级的希望,也是奶业与接轨的标志,巴氏鲜奶将奶业新未来。